5月11日上午,有网友通过网络空间发布了一组校园暴力照片,组图中,一名女学生在草地上被剥光全身衣服,身上大面积淤青和抓痕。12日下午,从连云港警方处获悉,该案已快速告破,5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寻衅滋事,已被警方刑拘。这5个人当中,最大的19岁,最小的17岁,这些花蕾一般的女孩,却如此的暴力和凶残。我们不禁问到,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的暴力?
可怕的攻击型人格障碍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就在我们周边有一少部分青少年特别凶,爱滋事,有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头破血流,这是比较典型的攻击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主要有6个方面的特征:
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
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攻击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
人本性是善是恶,一直争论不休。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受其生活环境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人的影响而形成的。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原因
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2、心理原因
a、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
B、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C、自尊心受挫:青少年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并且孩子也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4、社会原因
青少年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大部分原因,可归根于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反社会行为模式或社会暴力文化风气的渲染。因为犯罪意识的形成、行为模式的成型来源于对自身生活环境模式的吸收,而且犯罪内容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崇尚金钱,迷信暴力,沉醉色情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青少年因抢劫,杀人,强奸等暴力性犯罪而自毁青春的日渐增多。
家长从我做起,杜绝家庭暴力
如何预防孩子的暴力行为,如何防止孩子出现攻击型人格障碍,教育专家建议:
1、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应当从我做起,提高自身的素养,为预防孩子的暴力行为把好第一关。
2、倡导健全的家庭结构,作为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前提和基础,避免因家庭变故、生活环境急剧改变,成为诱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催化剂。
3、建立文明的教养方式,一方面学习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养方式。另一方面,充分把握网络时代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摒弃打骂、体罚等粗暴教育方式;
4、杜绝家庭暴力。
5、早发现、早制止,做到把暴力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小诺提示:人格障碍不属于精神病,但是根据传统和实际临床诊治情况,属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既然是心理疾病,应该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减轻症状。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