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政策调整发布后,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在采访中,有坚定选择要生二胎的,也有顾虑重重的“纠结派”,更有对生育避之唯恐不及的年轻女性。归结起来,这些“要二胎”与“不要二胎”的心态一方面源自于年轻人追求生活轻松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工作压力大、抚养孩子费用高等社会因素所导致。不过,无论是否选择再生育,几乎所有被采访对象都表示政策的调整是“利好消息”,生不生,关键还是让家庭有选择权。
例如:今年34岁的何女士是一位4岁男孩的母亲,她的老公是独生子女,属于“单独”家庭,对于政策放开后是否要二胎,何女士及全家一直处于“纠结”的状态。再要一个孩子的好处很多,从孩子角度考虑,有个伴,从小就能够感受到兄弟或姐妹情,多一个家庭成员,气氛也会其乐融融,长远考虑,将来养老也可不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不过,冷静下来,何女士向北京晨报记者谈起了她的顾虑。她坦言,当初生儿子由于是难产,整个生产的痛苦过程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如果再经历一次,确实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另外,教育的压力很大,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个孩子现在读幼儿园,将来择校、小升初都是问题。除了时间和精力上需要加倍付出外,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其中。何女士坦言,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对于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成本还是很高的。既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质量,又要优质教育资源保障,生二胎也要从家庭经济实际考虑。
最后,何女士谈到,她和周围同龄女性也担心,35岁以后再生二胎已经属于高龄产妇,本身生产的危险和不确定因素就增加了许多,产后抚养孩子势必会占去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个年纪的女人精力能否跟得上,家庭事业之间如何平衡,多了一个孩子会不会占去自己绝大多数时间以至失去了自我……这些都是她们在聊起生二胎时的重重顾虑。
“单独”生二胎这段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三口之家开始计划升为“四口之家”。不过,面对随人口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压力,一些想生二胎的夫妇“纠结”了。记者今天采访了海口多位资深理财人士,他们提出了一些理财方面的建议。市民陈先生和太太都是独生子女,结婚3年半,有个1岁的儿子。
小两口月收入加起来8000余元,夫妻两人年终奖共1万余元,两人所在单位五险一金齐全。目前家庭房屋贷款还有8万余元。由于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夫妻俩想在三年内再添个孩子。该如何合理规划家庭收入分配才能为下一个孩子打好经济基础,让陈先生很头疼。解陈先生夫妇情况后,资深理财师陈娟表示,普通家庭需要拿出1到3万元的紧急备用金储备,用于平时看病、外出等应急费用。
另外,每年1万余元的年终奖,这部分钱可作为还房贷的费用。而小两口月收入加起来为8000余元,每月需要拿出2000余元作为第二个孩子出生、子女教育费用及家庭养老费用支出增加等。另一方面,如果打算未来三年内生二胎,就要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备用资金,根据个人能力而定,建议增加稳健类资产的投资。可以购买货币基金、人民币理财等方式进行揽储。而股票型基金虽然收益更高,但同时风险也较大,对于陈先生夫妇这样月收入8000元的家庭来说,不建议侧重这方面投资。此外,陈先生夫妇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收入,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一旦陈先生或者妻子发生意外必将给家庭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这类人群可根据需要购买相应的意外险,即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10,保额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双方互为投保人和受益人,按照“保险双十原则”,即:购买人寿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附加意外伤害险,可以选择收益和保障相结合的保险产品,降低家庭整体风险。
意外险基本知识:即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作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而造成的死亡、残疾、医疗费用支出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根据这个定义,意外险保障项目包括死亡给付、残疾给付、医疗给付和停工给付。意外伤害保险承保的风险是意外伤害。通常,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产品对意外伤害定义是:以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的伤害。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