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急于上市,致硬伤于不顾
急于上市的“新电商”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这一举动遭到诸多质疑,售假、亏损等都可能会成为其上市背后的致命伤。
7月16日,拼多多方面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运营不足三年的拼多多而言,广告与社交平台获取流量并不冲突,广告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社交平台是两回事。拼多多发展之快不容置疑,但是各种负面事件或成“不定时炸弹”。今年6月,拼多多被曝存在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6月13日,多名平台商户又向拼多多提出抗议。同时,《财经》新媒体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拼多多不仅对商户实行无审核零门槛准入规则,而且,推广产品方式也非常随意,客服表示商户只需充钱即可推广。在业界看来,广告花费是造成拼多多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零门槛准入方式更是直接导致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电商马太效应已存在10年之久。拼多多经历了3年野蛮成长,未来,必须从用户增长转型质量增长,若不能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变,那么很快就会看到拼多多的天花板。而从投资角度来讲,拼多多正处于讲故事的阶段,渴望稳定收益的投资公司,面对亏损和巨大的资金缺口,很难进行资本介入,这也是拼多多未来在融资方面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遇流量天花板 持续烧钱模式或不可持续
据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期内,拼多多平台上活跃买家数量分别达到2.45亿人和2.95亿人;移动应用的月平均活跃用户分别为6500万人和1.03亿人。在此基础上,则可推算出其一季度活跃买家增长数量约为5000万人,保守估算一年活跃买家数量即可增长1亿人左右。
招股书指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国在线购物人数从2013年的3.02亿人,增加到2017年的5.53亿人;2017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7.53亿人。从两组数据对比来看,则可估算出,如今已有近50%的中国在线购物人群在使用拼多多,而且还是活跃买家。
有观点认为,通过对比这两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拼多多的单纯靠流量发展的空间或有限。首先,按照其目前增速,再过两年,全中国在线购物人群都将被拉到拼多多平台上,暂且不说真实与可行性,就数据而言,意味着拼多多将很快遇到其发展天花板,未来仅依靠流量增长空间已经不大。
同时,根据今年2月易观的监测,拼多多近六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不过,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或存在三四线城镇化推进速度放缓,居民消费增速不及预期等风险。
其次,在如此高市场占有率及高增速的情况下,拼多多盈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净利润依旧为负。招股书显示,2017年净亏损5.251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010亿元。伴随着5000万活跃买家数量的增加,拼多多的亏损仍然没有大幅收窄。
另外,以2018年第一季度为例,通过招股书可知,拼多多在此期间总营收为13.846亿元,而销售和推广费花掉了高达12.175亿元。这又与招股书上另一点相悖,招股书上曾表示,是买家通过家庭及社交网络分享,产生低成本的有机流量和活跃的互动,推动了拼多多买家基数的指数增长。既然通过低成本的社交平台即可带来买家指数增长,那么如此高额的销售和推广费到底能带来多少效果,不禁让人存疑。
到底拼多多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