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 pm6:41 保险知识 以最少的钱,同等质量下,买到最多的东西,这是购买一切商品最朴实的思路。 同样的思路也适用于保险。 以最少的钱,换来最高的保障,这就是购买保险最朴实的基本思路。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被带偏…… 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双十一购物节。 本身可能是同一款的产品,放在不同商家,摆着不同却又相似的名字,将经过不同手段处理过的照片展示出来后,再配合着需要高等数学的水准才能破解的各种优惠、满减、折扣等等。 目的其实就一个:绝对不能让你轻易比较出两款商品的价格。
那么商业保险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自然也逃不过上面那套操作。 但保险产品的价格是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审查与监管的,明令禁止打折、满减这一类行为。所以弯弯绕绕的地方,就转移到了价格以外的层面。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拨开这些迷雾。
1、买保险套路捆绑销售 其实这个套路,不少人早已熟知。最常见的套路之一,普遍适用于线下保单。
其实表面看似是将多份保单进行简单的叠加,实则借助【信息不对称】在欺负人。 基本操作是将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津贴、投保人豁免、护理、额外赔付,都捆绑在一起售卖。 你看这种全家桶的一般的组合,是不是倍感安心?感觉只要这一份,简直稳了!外加再宣称一份保单保全家之后,你感觉自己一下就捡到宝了。 但可惜这时的你,忽略了4点:
然后,除了【投保人豁免】,其他附加险的被保人必须和主险一样,所以保全家仅靠这一套组合是不够的
在你意识到上述问题之前,张口要你25000是真的能到这个数的,可见如果预算有限未必是坏事,至少在这时候是你的保护伞。
当然,上面的各类附加不是强买强卖的,你不附加就行了。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必须买的那份主险到底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于想要买重疾的朋友来说,上面那套组合的主险如果是【寿险】,而重疾险是附加险的话,你就必须要考量一下那份寿险的责任是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认为对自己没必要,那这种必须先买寿险的组合对你的预算就是一种侵害。
但主险是【重疾险】,这就可以考虑入手了,哪怕其他的附加险一个都不加,至少这份主险就足够满足你的需求了。
况且,上面那些险种中: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都是可以单独售卖的险种,也是满足消费者4方面刚需的“四大金刚”,压根没必要作为彼此的附庸,更不存在必须先买谁后买谁的道理。 在购买这4个险种时,分开购买一样可以达到组合的效果,同时还能对每一个险种的费用做出有效的控制,整体节省至少50%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你预算还充足,主险保额加个倍,不比别的实在吗? 2、买保险套路返还型保险
估计有不少朋友在购买重疾险时会接触到【返还型】这个概念。就比如:活到80岁返还所有已交保费。 返还型的坑主要是就是保费虚高…… 如果去买一份消费型保单,然后把剩余的预算投入到哪怕是现如今的余额宝里,到了80岁到手的钱都远比返还型给你的要多…… 发生风险时,保障力度和消费型一样;没发生风险时,多花的钱也只是最终把几十年来交的保费拿回来,就算有利息也跑不赢余额宝,何必呢? 你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如此,为啥还有大肆存在?
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返还”这俩字给人带来的那种“白送”的感觉。而实际的代价是:购买返还型所多花出的钱,投入到其他理财产品中所产生的利息。这才是【返还型】真正昂贵的地方,可以说隐藏的非常深,而且这种代价在经济学也有对应名词,叫【机会成本】。 如果实在是懒得去探求面前的产品是不是【返还型】的,咱们也可以用价格做个初步测试,条件如下: 30岁、女性 50万保额、保终身、缴费20年 轻症赔3次、中症赔2次、重症赔1次、身故给付保额 不额外附加其他乱七八糟
达成上面全部条件,每年费用在8700左右。
如果保额降到30万,价格也就5300左右;调回成50万保额,身故是赔付已交保费,价格差不多在7000左右;如果你连身故都不要,只会更便宜。 以上就是市面上【消费型】重疾相对平均水平的价格,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的,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标杆。因为【返还型】要同时满足上面所有条件,费用基本是12000起步……看好哦,只是起步,还会有更高的……
而且现在测算价格的工具很多,不管你什么年龄你都可以调整成上面那些条件,看看最后的价格是多少,心里差不多也就有谱了。
很多人看重大公司,如果所在城市没有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总感觉心里不放心,生怕以后理赔出现问题。 但重疾险的理赔标准,是保监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的,综合发病概率高达95%的前25种疾病被要求必须保障,同时疾病释义和理赔标准也要求一字不差,必须一模一样。所以在理赔时,各家的理赔人员一视同仁你,条条框框也让他们做不出区别对待。 再说门店本身,和电商还不太一样,门店销售是由于房租店铺、人力成本等费用高居不下,保单价格必然会比线上同类型的贵。 大公司还有长期的、大力度的品牌宣传、广告费、植入费等,都是一大笔钱。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都得含在你线下投保的这份保单里。 大公司的品牌确实大,内部人员平均素养也的确更高一些,所以在理赔的时候,大公司跨省查你医疗记录的能力自然也强,结合确凿的证据向法院施压,这就是品牌大的好处,但要搞清是对谁的好处……
说句题外话,终身保障+身故返保额这个组合,不知道有没有敏锐的朋友发现了什么:
这意味着你只要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保证不断交保费,那么你所购置的保额已经彻底锁定在你身上了。
出险提前赔,没出险更好,百年之后,钱还是你家的。
今天为大家揭示的这3个套路,希望能在未来帮大家避开一些坑,如果是已经中过招的朋友也不用心慌
买保险 赞 (1)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