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调整方式按照国家要求,都要以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具体如何实施是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但是,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原则,倾斜调整主要体现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的照顾。
每个省都有每一个省的情况,30多个省市自治区调整情况就有30多种。
比如说定额调整,多数地区都是所有退休人员增加相同的金额,但是天津市的企业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60元,而机关事业单位却每人每月增加53元。
挂钩调整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按缴费年限挂钩,一般是每年缴费年限增加1~3元,但是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标准。江苏省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的部分,每年增加基本养老金2元,16~25年部分每年增加基本养老金3元,25年以上部分每年增加5元。
按养老金水平调整,一般都是按照调整前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可是北京市却是这样的,调整前月基本养老金低于5646元的增加基本养老金65元,高于5646元的增加30元。这种调整方式是明显向养老金水平较低人群的一种倾斜。
倾斜调整部分,主要是对高龄老人进行倾斜照顾和艰苦边远地区进行倾斜照顾。比如四川省对于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满80周岁不满90周岁和90周岁以上的三个高龄段,分别额外增加基本养老金35元、65元和105元。另外还对1~6类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分别倾斜增加10元至80元。
另外,上面的天津市养老金调整方案,对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低于3376元的,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部分,每年缴费年限再增加1.2元。
通过这样的调整,一般相同缴费年限下,养老金较低的人群增加的养老金水平较高,能够有效缩小养老金水平差距。比如说2002年我岳母退休养老金只有390元,有的人却能拿到1000元,经过近20年的增长,两个老人养老金分别涨成了3200元和5000元,养老金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总体来看,我们的养老金调整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设计的,为了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会有一些温和的收入水平调整,但是不可能实施过于激烈的消除养老金差距的手段。
社会保险是社会的基础保障,是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并不会根据投入和产出考虑社会保险的待遇。举几个例子:
第一,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并不是跟个人缴费相挂钩。退休以后年年增加养老金,根本不考虑个人交了多少钱。比如说我岳母2002年退休时养老金每月390元,但是今年已经领到了3200元她年纪还不到70岁。
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大量的国家补贴。个人缴费有国家补贴,退休基础养老金是国家补贴。个人缴纳的钱数生成个人账户养老金,如果没有领取完个人账户余额,还可以返还。可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个唯一不会亏本的养老保险了。
第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也存在大量国家补贴。2020年个人缴费最低标准是280元一年,但是国家补贴标准不低于550元。像上海市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政府补贴标准居然高达6000元以上。目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总覆盖率达到了96.7%。
国家不仅负担了社保基金的管理专业人员、机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等等,国家每年向社保基金补贴大量资金,2020年是2.16万亿。
所以,社会保险是普通民众应该参加的基础保障,能够大概率提供出远远高于我们投入的待遇,是应当人人参加的。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