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五大原则,买保险时一定被坑!
燕处危巢
1585643275
小白群体最大的弱势在于缺乏保险基本知识。最容易出现的一类错误是:分不清谁说的是对的,买了保险不知道保啥。因此,买保险之前,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不至于买错、踩坑,甚至被骗。
一、商业保险的分类
我们常说的保险,更多指的是人身险。
但商业保险根据保险标的不同,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保险标的指保险保障的对象。)
商业保险分类
本文讨论的是人身保险知识。
二、购买保险必须知道五大原则
提示:这五大原则非常重要,很多人不知道这几点就去研究保险产品,最后买错了,买的不全,都可能导致无法完全覆盖风险。原则1 优先保障重大风险,后保小风险
很多人选择保险的时候会问:我看个感冒赔不赔?脚崴了赔不赔?问这种问题的人归根究底是没有理解商业保险的重要功用。
商业保险的重要功用是优先保障重大风险。
类似感冒崴脚的小风险,绝大多数人即使不用社保也可以自行承担。
身故、伤残、重疾、养老是人生的大风险,要优先保障这些。
更多人倾向于优先保障生前的重大风险,如重大疾病和养老,这也是健康险和年金险这几年叫卖的原因之一。
原则2 优先保障家庭经济支柱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这一条原则完美体现了他的现实性和功利性。
很多人风险意识的萌发是在孩子出生后。
因此业内人常遇到的情况是:
父母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却要花很多钱给孩子买。
通常这种时候,一些保险人会告诉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保障,应该优先给父母买保险。
这种乍听之下既煽情又鸡汤的话最容易激起人们的防备之心:这是不是话术?是不是要忽悠我们全家都买保险?
但仔细思考:如果孩子是水源滋润的花草,家庭的经济支柱则是水源,如果水源枯竭,那么花草由谁浇灌呢?
家庭经济支柱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不仅会造成大额医疗开支,更会导致家庭收入中断。
孩子和老人并非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父母是,因此要优先保障父母——家庭经济支柱。
原则3 先做好基础保障,再做储蓄保障
人生有7张保单: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教育金、养老金、财富传承。
先买哪个,后买哪个很重要,如果顺序买反了,有可能钱花了没有解决问题。
保险不能买错,如果没买重疾、医疗而只买了养老年金。
那么大病来临,巨额医疗费支出会压垮一个家庭,而如果年金还要继续交费,则更加雪上加霜。
对于靠工资生活的人,养老也非常重要,尤其是80.90后的养老形势严峻。
对于企业主财富传承也是大型风险,因此基础保障和储蓄保障都很重要。
先做基础保障,后做储蓄保障,不是说基础保障比储蓄保障更重要,而是因为这样的顺序适应绝大多数平民家庭。
因此大多数人购买保险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先 基础保障(重疾、医疗、意外、寿险)后 储蓄保障(年金、增额终身寿)
如果家庭经济能力非常强,可以自行承担重大疾病等大型风险,则可以直接考虑年金保险。
原则4 先看条款,后看公司
一些朋友表示:怎么网上的保险平台老给我推荐小公司产品?我听都没听过,中小公司到底靠不靠谱?
这是典型的圈外人认知。
我国保险业是强监管行业。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对保险业监管最严的国家。
无论从法律条文、还是行业规范,或是保险公司运作相关规定来看,中国保险业保险都是众多金融产品中最安全的一个。
保险、银行、证券是金融三驾马车。
通常,老百姓认为最安全的金融机构是银行。
但随着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出台,银行不仅可以破产,且破产后个人存款最高赔付限额为50万。所以银行要缴纳“存款保险基金”。
如果银行经营周转面临危机,将由存款保险基金出资扶持银行起死回生,存款保险基金虽不属于商业保险范畴,但借用了保险的运营机制。由此可以知道保险才是我国金融的最后一道防线。
实际上,我国的保险安全机制十分健全。《保险法》及其相关法规对公司成立条件、股东条件、运营方式、偿付能力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再保险机制等等都有严格规定。
因此我们在选择保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先看保险合同中的条款,最后才是选择公司。
保险的理赔依据是: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公司是否知名、是“大”是“小”与理赔并无关系。
只要符合合同约定,保险公司是愿意赔付的。
拒赔所带来的的并不是利益,而是无限的麻烦,如:负面新闻、诉讼官司、拉条幅围堵保险公司等等。
保险公司会恶意拒赔吗?
我要交20年保费,保险公司不会倒闭吧?
从保险公司盈利角度讲,保险公司并不靠拒赔赚钱,理赔是公司日常基本工作之一。
保险公司的最大利润来源在于投资收益,也就是利差益(即资产运用的实际利益率大于责任准备金计算所采用的预定利率时产生的利益)。
通俗点讲就是保险公司利用投保和理赔之间的时间差,拿保费的一部分去做长期投资赚取的投资收益。
毕竟很少保民买完保险就马上出险,大部分是几年或几十年后才出险。
原则5 要根据现阶段收入合理规划
很多小白问:“我应该花多少钱买保险呢?买多少保额合适呢?”
这个时候就要提到“十双原则”:
保费占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保额是年收入的10倍
注意保额越高,保费越贵。
实际情况中,10倍保额需要花费的保费会超过10%的比例。
因此要在保额与保费间做平衡,并作合理的产品搭配来降低保费。
保障类保费预算可适当控制在年收入的10%-15%,尽量超过20%,否则会有经济压力。
保额最少也要有年收入3-5倍,如预算合适,可5倍年收入+(10万至50万)(这部分可以是贷款的金额)不等。
具体要根据所在城市医疗水平和个人需求计算。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最起码也应该50万保额起步。
买低了作用不大,买多了有经济负担。
保险的合理规划应根据家庭的收入变化而及时调整,并不是一辈子就买一次保险即可。
储蓄类保障保费则应根据个人的理财特点,占储蓄金额的4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年可以存1万元,建议有4000元以上购买年金作为储蓄方式。
以上原则是保险通识,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欢迎关注“燕处危巢”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