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保险,但我怕被骗 作者:徐赛赛 第一次想买保险是因为我想辞职。不喜欢原先那份工作的按部就班,但同时我的内心又感到不安,害怕冲动离职会让自己没有保障。所以,我想到了给自己买份保险。 但是我是个小白,一点都不懂保险,我很担心自己被骗:听说保险市场鱼龙混杂,我害怕自己买错保险、花冤枉钱。 于是那段时间,我疯狂地在网上找资料、看书、做攻略,后来也总算买了一份在当时看来比较满意的保险。可能很多人也有我类似的困扰,所以,我想把我当初做的功课用大白话分享出来,希望能在大家买保险的时候有所帮助。 本文分为五大块,大约5000字,大概需要20分钟的阅读时间。 一、险种的分类和作用 二、重疾险的分类 三、医疗险的分类 四、需要避的坑 五、保额及预算 一、险种的分类 保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障的,分别为重疾、医疗、意外和定期寿险;一类是储蓄类的,主要是年金和增额终身寿险。接下来我分别解释一下,都是什么意思以及有哪些作用。 重疾险:顾名思义,得了重疾就给付一笔钱,它是给付型的。比如,买50万保额,理赔时就给付50万保额。这笔钱是一次性打到受益人卡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这笔钱的开支。 可以用来买社保外的药、可以用来请护工、可以用来买点营养品、可以用来交孩子的学杂费等等,都可以。甚至有人说,可以用这笔钱来完成自己还没有完成的心愿,都可以。钱是灵活安排的,没有限制。 医疗险:顾名思义,是针对医疗费用开发的险种,它是报销型的。一般只能报销医院内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能用于其它。不同于重疾险,大部分医疗险都是要自己先掏钱,然后找保险公司报销,用多少、报多少。 有了这个险种,就可以大大减轻重疾险的负担。医疗险把医疗费给承担走了,重疾险剩下的大部分保额就可以用来改善病人的生活状况,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过得相对体面一些。 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是转移疾病类的风险,两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在第三章结束的时候我会重点再对比两者的区别。 意外险:顾名思义,出意外了就给钱。别看意外险小,它可包含了上面提到的给付和报销双重责任。意外医疗可以用来报销意外就医责任;意外身故/伤残,可以直接给付意外保额或者保额的百分比。 那么什么情况才算是意外呢?要符合下面4个条件: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比如,摔伤、烫伤、撞伤,都是意外,但是自杀(2年内)、他杀、酒驾等都不属于意外。 定期寿险:顾名思义,约定时间之前寿命没了就给钱,给付型。一般保障20-30年或者保障至70-80岁,目的是为了保障在青壮年在有经济责任的时候,突然人走了对家庭造成的财务风险。站着是印钞机,倒下是人民币,说的就是寿险。寿险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对家庭的爱与责任。 到此,四大保障类的险种解释完毕。 接着,讲讲储蓄险中的最常见的两个,年金险和增额寿,也是很有意思。 年金险:顾名思义,就是到约定时间,保险公司每年都会你发一笔金钱的保险。你想发多少就发多少,未来的剧本可以由你自己来设定。 想上清华,还是北大?哈哈,这次由你说了算。一旦设定好了,保险公司就会每年(或每月)就会定时、定额地给你打钱,陪伴你直到生命的终结。哎,多浪漫啊! 比如,小王今年30岁,她想60岁退休,退休后再也不想为钱工作。60岁后的计划是希望自己可以多出去走走、环游世界,希望可以多学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等。 算了一下,她觉得,想实现这个梦想未来每个月至少需要1万元。那么她就可以利用年金险这个工具,倒推回去,算出现在每年需要攒多少钱,实现她这个心愿。 定时、定额,只要活着,就会打钱,使命必达! 增额终身寿险:顾名思义,就是你的钱会随着你的寿命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期限是一辈子。哎,又浪漫了!这个险种,不需要我们付出任何劳动,就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滴答、滴答,账户里的钱就会不断增值,复利滚存。 啥时候想要支取,跟保险公司打声招呼就可以一次性取出来了。也是非常方便。可以用来给孩子做个成长陪伴金,也可以用来给自己做个养老金。 小结:这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先攒钱后花钱,让现在有的钱变成一辈子能够陪伴自己的钱。 最大的区别在于,年金是定时、定额发放,当初设定好多少就多少,不能多发、也不会少发,好处就是可以减少老年人诈骗/投资失败的风险,坏处就是不那么灵活,想要多点取不行; 增额终身寿险就是笼统攒了一笔钱放到未来花,等以后有需要的时候,我想怎么花怎么花。好处就是相对比较灵活,坏处就是如果一次性支取太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上,各大险种解释完毕。 那么全家人的保险怎么配置呢? 青中年责任最大,所以保障也最多,all in就好。孩子暂时还没有必要承担经济压力,所以定期寿险去掉。 长辈/父母,如果超过55周岁,重疾是没有必要考虑(太贵);超过60岁,储蓄险的意义也不太大(没有多少时间杠杆了),所以配置性价比高的医疗和意外就好。综合来看,3口之家完整的保障是至少会有11份保单。 第二部分:重疾险的分类 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所以我拎出来重点讲。当初我是小白的时候,选得头都大了,其实,现在深入学了一遍,发现也没有那么复杂。 重疾险先看形态,有单次赔付的、多次赔付的,多次赔付里面又分了3种:有多次分组赔付的,有多次不分组赔付的(含三同),有多次不分组赔付(不含三同)的,就普通人看到这里可能要晕了,这都啥,别急,来解释: 因为现在主流重疾险病种都能做到上百种,那么这些疾病是可以分分类的,比如:恶性肿瘤算一类、心肺疾病算一类、重大器官算一类、神经系统算一类。 列表里打红色框的是6种重点高发重疾,占疾病发生率的85%以上,打蓝色框的是28种高发重疾,占疾病发生率的95%以上,其中恶性肿瘤是最高发的,占疾病发生率的60-70%. 那么单次赔付的意思,就是所有列表里面的重疾,不管得了哪种,保险公司只赔1次,赔完责任结束,合同终止。 多次分组的意思,就是,第一次得了A组的疾病,下一次得B组、C组或者D组,都还能再次理赔,只要下一次得的疾病不在上一次得过的那个组别里面,就可以再次得到赔付;反之,同一组别中的疾病就不可以。 举个例子,年轻的时候得到乳腺癌,后来治愈了,年老的时候又得了严重的脑中风后遗症,癌症和脑中风后遗症不在同一个组别,那么就可以得到再次理赔。但是如果得了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再需要搭桥,那就不能赔了,因为它俩在同一组了。 多次赔付不分组的意思,就是疾病列表里面所有的疾病,只要第二次得的跟第一种不同,理论上都可以得到再次赔付。这样就比那些明面上有分组的保险产品少了很多限制,看起来更加有竞争力。 但是保险公司贼精贼精的,一想,哎呀,不对,有些疾病关联性很强,如果真的完全不做限制,那我赔付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不行,我得打个补丁! 这个补丁就是:三同条款。同一疾病、同次医疗行为、同次意外伤害事故,按一种重大疾病理赔。 举个例子:肝癌,算是重疾,一年后需要肝移植,算重大器官移植,两者有强关联。在有三同条款限制的不分组多次理赔的重疾险里面是不能理赔的;但是在无三同条款限制的不分组多次理赔的重疾险里面是能够理赔的。 所以,不分组、无三同条款限制的重疾险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它使得我们在关联性很高的疾病上也可以得到赔付,对投保人来说更加友好。 未来人的寿命很长,在保费没有增加太多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不分组且无三同条款限制的重疾险。 再看重疾险时效:保70/80岁还是保终身。可以看下下面的疾病发生率: 年龄越大,发生重疾的概率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预算OK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购买终身,一步到位。 接着看加油包。加油包就是把容易高发的重疾、容易高发的年龄段、有经济压力/责任的时候给你赔付更多的保额。 加油包1:恶性肿瘤多次赔付。众所周知,癌症是最容易复发和转移的重疾之一,所以,预算够,尽量把这块保障加上,特别是家族长辈有得过的,那就就得重点考虑了。 注意要点: 选择间隔期短的:1年,或者3年,5年的不要选。 包含全部形态的:复发/转移/新发/扩散/持续,都包含。 加油包2:心脑血管多次赔付。心脑血管的复发率也很高,同样那句话,有预算可以考虑加上,3年间隔期。 加油包3:少儿/女性/男性高发重疾额外赔付。给小朋友买重疾险,特别要注意少儿重疾是否能双倍赔付,大部分优秀产品都有这个责任;还有些保险会设计针对男性或者女性容易高发的重疾做额外的赔付,比如: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 加油包4:特定时间段额外赔付。这个看情况,有些重疾险的加油包是默认涵盖在必选责任里面的,有些加油包责任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荷包情况来自行选择即可。 最后一个,重疾险的身故责任:其实现在市面上大多数产品默认都是含身故责任的,只有少数公司还有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可以选。含身故责任的意思就是这份重疾险的保额是一定会赔到手的,因为人必有一S,对吧?不管是重疾还是身故,这笔钱一定会给到你自己或者你爱的家人。 不含身故责任的意思就是:这份重疾险只有在罹患重疾并且得到医院确诊后才能得到赔付。如果不是重疾,那就无法得到赔付。 举个例子:小王不幸遭遇车祸,当场毙命,含身故责任的保险产品就可以赔付;不含身故的保险产品就不能赔付,因为小王没有确诊重疾。 再举个例子:小王突然心梗,还没有来得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就直接停止了呼吸,这种情况下,不含身故的重疾险也是无法理赔的。 最后举个例子:小王确诊肝癌,那么不管是含身故的、还是不含身故的,都能得到赔付。 不含身故的重疾险,在有些情况下是无法得到理赔的。所以,如果预算OK,还是优先选择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会更加全面一点。 第三部分:医疗险的分类 医疗险的保障责任是:社保<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特高端医疗险。 社保不多展开,惠民保这里带一句,身体条件符合的,优先选择百万医疗险及以上医疗险,赔付的门槛更低、赔付的范围也更加广。 百万医疗险的好处就是,保费低,缺点是:免赔额较高,且限定为公立医院的普通部。不是重大疾病,较难获得理赔。 相比于百万医疗,中端医疗险的好处就是可以选择住院0免赔。只要住院,就能报销。社保报销完,剩下的大部分都可以走医疗险报销了,完全没有负担。 有需要的朋友/宝宝,还可以去选择门诊责任,能报销所有门诊费用;选择特需责任,看专家不用人挤人;部分中端医疗险是支持直付功能,看病不用自己掏钱,保险公司直接付款了。 高端医疗险给有需要去私立医院的朋友们准备的,比如:上海的和睦家等等。 特高端就冲出中国,走向港澳台以及世界了,实现医疗自由。 不过所有的医疗险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续保问题。由于监管的规定,目前没有一款医疗险能保证续保终身(防癌医疗险除外),所以,这就是我上文提到的,为什么重疾和医疗要合着买,就以防万一。 虽然大多数公司肯定不想下架产品,但是如果碰到特殊情况,那就… 所以医疗险优先选择产品购买人数多或者专门做医疗险/健康险的公司。 第四部分:需要避的坑 (一)不要买捆绑型的:捆绑型很好辨认,就一张保单保所有。通常主险是寿险,下面附加重疾、附加医疗、附加意外。这种保险看起来险种很全、保障很多,但实际把里面的责任细细拆分开来,还有很多漏洞。不信,随意欢迎找一款这样的保险来看看哈哈~ (二)不要买分红型的:这个更加好辨认了,名字带分红的就是分红型保险。但是分红是不确定的、有些极端情况下有可能为0.而我们买保险本来就是为了确定性,就没有必要去折腾收益不太高又不太确定的分红险了。 (三)不要买返还型的:让保障的回归保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不花钱没保险通常最后可能花了更多的钱。保险公司设计返还的钱通常也已经暗含在你的保费里面了。如果我们把这笔钱拿出来,做一个确定性的安排,比如前面提的增额终身寿险,或者年金保险,也远远好过于购买一款返还型保险。 (四)买之前做好健康告知:很多朋友踩坑就是不知道买保险要做健康告知,甚至还被某些业务员诱导说:没关系的,熬过两年就行了。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能相信。如实告知是《保险法》对于投保人规定的基本义务,如果我们买之前没有做到如实告知,将来保险公司是有权利以此拒赔的,到时候人财两失,亏大了! (五)买的时候看清条款:不要相信宣传单、也不要相信业务员的口头承诺,即使ta跟你的关系有多么好。所有的保单利益都是合同载明为准。如果不清楚,不明白,请第一时间向业务员或者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去咨询,一般来讲,长期保险会有15天的犹豫期,犹豫期内退保是没有任何损失的。 做好以上这几条,再想踩坑就很难了。 第五部分:保额及保费 (一)重疾险保额 重疾险一般是用来应对遭遇重大疾病后家里所需要的一切花费,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康复费、生活费、车旅费、康复费、营养费、护工费…… 得了重疾,一般是需要3-5年的康复期的,所以,重疾险保额也应当设定为自身年收入或者自身年支出的3-5倍保额为宜,家里谁赚钱多,就为谁设计更高一点的保额。 (二)医疗险保额 医疗险保额没啥说的,没有百万以上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医疗险。 参考保额: 国内医疗险保额100万+以上 全球医疗险保额1000万+以上 (三)意外险保额 意外险没几块钱,在合适范围内可以往高里选。 参考保额:50万+ (四)定期寿险保额 一般为自身年收入的10倍,如果有房贷、车贷,再加上房贷和车贷的数字。 参考保额: 100万+ 总保费支出在家庭年收入的20%以内都是较为合适的,具体可以根据自家情况来做一个调节,选一个感觉没有压力的数字就好。 人生是一场冒险,愿保险陪伴您勇往直前! 我是徐赛赛,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