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看病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以前的病后及时治疗,逐渐演变成了当下的“小病不用看,大病靠硬抗”的局面。
按理说,作为减轻农民看病压力的工具,新农合这几年的整改力度不可谓不大,比如降低报销门槛,提高报销上限和扩大报销范围。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农民治疗大病依然很难。
其实,就目前农民的年均收入来看,在刨除日常花销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只有少量结余。如果这时候家里有人生一场大病,往往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自己,甚至是后代都要背一身债。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农民治大病太难?
一般情况下,当农民或家人被诊断出大病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大城市进行治疗。毕竟,在治疗大病这方面,县级和乡镇医院的治疗和检测能力,与大城市医院相比要差得很远。可是,农民在大城市享受高标准医疗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很高的医疗费用。而新农合在大城市的报销比例较低以及很多进口药和检查费不在报销范围内等问题,直接导致农民治不起。
与此同时,按照目前大多数的情况来看,农民在异地治疗大病时,要想在出院时享受看病补助,还需要跑回新农合参保地,办理对应的转院证明等手续。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民治疗大病时,一次性投入所有治疗费用明显不现实,往往需要“周转”几次,才能支撑后续的治疗。因此,为报销“来回跑”的问题,也加大了农民的看病压力。
为了更好地方便农民异地就医,国家近期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主要措施如下。
在上述《通知》中,国家明确表示2021年底前,各省份60%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医疗机构,对住院和门诊进行直接报销。并重点照顾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等慢特病例。这一措施的出现,实际上释放出了两个信号,一个是除了住院以外,门诊费用也将实现异地直接报销。而另一个就是对于不幸患有大病的农民而言,报销福利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除此以外,在上述《通知》中,国家还明确表示,全力推进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工作,并持续优化异地就医备案线上服务。这一措施的出现,不仅通过医疗定点机构的联网,实现了异地就医报销的互认,从而让农民在异地治疗大病时,有更多的选择。而且,线上备案服务的开展,让农民带部手机就可实现异地报销的申请和补助的领取。大病患者办“周转”时,也不用来回跑了。
总的来说,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正在逐步完善,不过,让农民“看得起”大病的关键,还是在于报销比例的提升和报销范围的扩大上。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有较为详细的异地就医指南,建议有需要的农民,可以在上面查询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的报销政策。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