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拥有一辆电动车的幸福感绝对超乎你想象。
当早晚高峰,机动车道上堵成长龙,你却可以畅行无阻,不用受忽高忽低的油价困扰,也不用操心保养整修,简直美哉。
(图片来源:pixabay)
也因此,上下班通勤时骑电动车的朋友不在少数,外卖小哥更是人手一辆,这也造就了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电动车国。电动车的便捷不用多说,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
据交通管理局统计,2013-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8431人死亡,6.3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1.11亿元。
那么,电动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如何进行保险理赔?
在聊电动车事故理赔之前,先和大家聊聊什么是“电动车”。
(图片来源:pixabay)
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管理,2018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只有时速不超过25km/h,车身自重在55kg以下,且具有骑行能力的电动自行车才属于非机动车,只需上牌,不需考驾照。(注意:上述规定,必须每一项都符合,才能认为是电动自行车。)
对于达不到标准的电动车,都将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需要上牌、考驾照。
具体可以看下方的表格:
如果没有上牌和考驾照,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触发保险中很常见的一条免责条款:非法驾驶。
那么,什么是非法驾驶呢?分三种情况:酒驾、无证驾驶、驾驶无证车辆。
因此,关于骑电动车出险后能否理赔,需要分成3种状况来讨论:
1. 骑的是真电动车+上了牌照
2. 骑的是真电动车+没有上牌
3. 骑的是机动车+没有上牌
(默认事故背景为遭遇意外事故不是被保险人本人意愿,不是故意行为)
(图片来源:pixabay)
情况1
电动车+上了车牌
优赔哥观点:该赔!
理由:车是电动车且上了车牌,合法合规,不牵涉到免赔条款里的无证驾驶或驾驶无证车辆了。
情况2
电动车+没有上牌
优赔哥观点:该赔!
理由:电动车不属于机动车,因此也无法用免责条款来拒赔。
情况3
机动车+没有上牌
优赔哥观点:保险公司可拒赔,但能不能赔,看情况!
理由:机动车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出险,保险公司的确可以用免责条款来进行拒赔。但是很多地区,暂时没有对这部分机动车出台明确的规定,要求办理驾驶证和牌照等,导致很多车主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车需要上牌,因此对于“能不能赔”,要看保险公司意愿。
这种情况也是理赔争议最多的情况。
优赔哥找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电动车交通事故理赔案例:
2019年2月10日,魏某驾驶的小轿车与胡某骑行的电动车相撞,导致胡某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因魏某的车辆购买了交强险和三者险,所以胡某家属向保险公司申请了理赔,但保险公司只愿意支付魏某责任范围内的赔偿比例。
因此本案的焦点变成了交通责任事故的划分。
如果胡某骑的电动车被认定为非机动车,那么魏某需要承担80%的事故责任。
如果胡某骑的电动车被认定是机动车,那么胡某需要承担60%的事故责任。
最终,鉴定机构认定胡某骑的电动车为机动车。
(图片来源:pixabay)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理赔无望了?等等,看看法院的意见。
法院意见:虽然道路交通法要求机动车必须登记、挂牌,强制购买交强险后才能上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交管部门对电动车一般不按照机动车进行管理,电动车上路行驶无需获得驾驶资格,也不需要购买交强险。
但在发生电动车交通事故的情况下,鉴定机构经常会对事故电动车作出机动车的鉴定意见。因此,则产生在日常管理中对电动车不按照机动车进行管理,在交通事故中却认定为机动车的矛盾。
法院认为,该鉴定意见应属于技术认定,而非从管理的要求所作的认定。在电动车交通事故认定中,应对电动车按照非动机车处理,按照非机动车来划分责任,确定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否则会出现日常管理要求过宽,在交通事故中赔偿过重的责任失衡问题。
最终,法院认为该事故的主要责任为魏某,并判决保险公司按照80%的事故责任对胡某进行赔偿。
看了上面的案例,可能有部分朋友心里在想:
即使我骑的车属于机动车,也没有上牌,照样可以判赔啊。优赔哥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有这样的侥幸哈。
首先,本案的判决结果仅适用于本案,不同的法院可能会对类似的情形作出不同的裁决,因此本判决结果不具普适性。
其次,近期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对于电动车上路的管理,本案例是根据当前的电动车管理现状作出的判决,如日后全国通行电动车按照机动车来管理,那么这样的判决无再也依据。
最后,虽然本案中胡某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偿,但也因为这场事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家人也因为理赔纠纷不得已走上法庭。
(图片来源:pixabay)
因此,优赔哥在此也建议大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希望各位朋友骑电动车出行时,注意道路安全,戴好头盔。该上牌照的抓紧上牌,该领驾驶证的抓紧领证。这样不仅可以合法合规上路,避免被交警拦下处罚,也降低了出现理赔纠纷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