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上,民生话题再次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TOP1。物价、房价、医疗、教育……在众多热点选项中,“养老”首次站到聚焦度最高的位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然而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银发潮”。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4000美元,国内养老金“空账”规模却逾1。3万亿元。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如何实现“老有所依”,成为考验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严峻问题
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同时,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长寿”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颐养天年”被视为是辛勤劳动一辈子后的最好奖励。然而,在经济社会中,老龄化社会还带来另外一面,即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大和养老资金的紧张。
2010年,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这个数字超过日本人口总数,相当于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的人口总和。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有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情况,2000—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年均增速将达3。3%,2020年约占总人口的18%,2050年占比将超过30%,这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标准,当一国60岁(含)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10%时,便意味着该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现在老龄人口是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期人口增速是0。66%,老龄人口是人口增速的5倍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在东部地区更高,浙江、上海两地都达到了4。5%。”有民政系统人士对目前中国小跑进入老龄化社会深感忧虑,因为我们“老”的速度太快,而“富”的程度却又显得过于迟缓了。“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在5000到10000美元,而我们国家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只有806美元,即使去年也不到4000美元。所以我国人口老龄化阶段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与此同时,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也使得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更加复杂。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国内形成了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在“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下,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老人的大部分重任。这种压力直接关系占社会1/3比重人群的和谐稳定,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养老挑战。
去年7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郑秉文表示,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90年代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新制度规定,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由单位负担缴费,目前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缴费比例为个人工资的8%。
1234下一页 |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