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先接触和学习经济知识的地方也就是家庭,所以要说孩子的消费和储蓄等各种习惯完全受父母影响,确实一点也不夸张。韩国的国民银行研究所曾进行一次调查,问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 在养成消费、管理金钱等各项习惯的过程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结果显示,73.5%的孩子选择了 父母 。
除了 言教 , 身教 更是重点。曾经有人问过非洲的圣子 施韦泽博士: 子女教育中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他则回答: 第一是榜样,第二是榜样,第三还是榜样。
在金钱问题上父母一定要保持明确的价值观,不要给子女造成混乱。 父母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小至购买生活用品,大至进行投资,一定要言行一致。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只是嘴上嚷着要建立正确的节约观念,日常生活中却毫不理智地过度消费,就不可能正确认识金钱。实际调查结果证明,习惯过度消费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也存在着花钱挥霍的毛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如果想教导孩子如何理财、如何在消费之前做好预算,父母本身就应该以身作则,要做到经常管理家庭账本,安排退休后的理财计划,合理规划现在的生活。与其盲目地把理财书塞到孩子手里、花大钱把孩子送去参加理财夏令营,父母更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理财态度。
孩子拥有世上最好的两位老师 爸爸和妈妈,在理财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模范形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是没有方法,孩子正在从你身上学理财。所以说,当子女的不容易,当父母的更不容易。 理财教育正在兴起,以韩国为例,书店排满了探讨孩子理财教育的书籍,电视里也大量播出理财节目,经济体验营、巡回演讲等企业的理财教育节目也种类繁多,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不过有一点却让人颇为担忧,那就是当全社会都在热烈关注孩子的理财教育时,父母的影响力是否会被削弱?
在这方面,韩国的国民银行研究所针对小学生的父母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这份结果正好可让大家来好好思考理财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调查结果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当问到父母: 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绝大部分的父母立刻回答: 理财能力。 当然其中有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学好英语,及早将孩子送往国外念书,还有些父母为了让子女学好数学而不惜砸大钱。 不过在问到上述问题时,英语、数学却排在次要位置。这个答案看似意外,却也在我们的预料当中。因为父母都很清楚,我们周边许多人并不是因为没学好英语或数学而误入歧途,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处理金钱,才毁了自己的一生。 在 何时开始进行理财教育? 的问题上,大多数父母回答为 小学毕业前 。由此可见,大家都把理财教育当做一件很紧迫的事情。不过当问到 是否已在家里进行理财教育? 时,绝大多数父母回答却是 偶尔 或 不常 。 进一步问到 没有进行理财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时,除了32.2%的父母回答 子女不感兴趣 ,其他27%的父母回答为 父母的能力不足 。当问到: 你认为谁来教育孩子比较适合? 一半以上的父母回答是 学校 ,选择 家庭 的仅为19.7%。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第一, 理财能力 比英语、数学重要。 第二,由于孩子不关心理财,家长也缺乏理财知识,所以没有进行理财教育。 第三,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希望由学校或老师来代替他们进行理财教育。 其实,这只是家长一相情愿的想法。孩子的消费、储蓄习惯深受父母影响,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理财教育过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关于 在养成消费和理财的习惯中谁的影响最大? 的问题,百分之73.5%的孩子选择了 父母 ,而只有53.2%的父母选择了 自己 。结果说明,父母远远低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
这里有一项调查结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国储蓄教育协会在1999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孩子都回答 是父母教他们理财知识,并指导具体方法 。不过在2001年,用同样的问题向家长进行调查时,大多数父母的回答却是 根本没有对子女进行过理财教育 。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调查结果呢?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孩子是在父母的 行动 中学到了理财知识,而不是在父母的 言教 上。因此不管父母本身有没有意识到,也不管这样的行为是好是坏,孩子确实从父母身上学到许多有关金钱的知识。
究竟由谁来教导孩子理财,这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刊登了一篇颇为引人注目有关双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的文章,揭示了双薪家庭子女的消费行为出现的许多问题。文章中写道: 现在社会上的双薪家庭不断增加。这些父母因为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于是心中产生了 愧疚感 。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很多零用钱,这样一来,孩子就像是突然发了 横财 。
根据美国社会学者朱丽叶 B.肖教授的调查结果,与单薪家庭的孩子相比,双薪家庭孩子的消费行为更加频繁,购物经验比较丰富,而且在独自购物方面学习得比较快。她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不能陪孩子而产生的 愧疚感 。 父母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对孩子的消费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双薪父母常常会抱着这样的心情: 这个东西不算贵,就买给孩子吧,何必因为这点钱委屈了孩子。反正家里有两个人赚钱,经济上没有太大的压力。 平常为了工作,都没有办法好好陪伴孩子,可以用钱稍微弥补一下,也是件好事嘛。 很多父母为了迎合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让孩子买名牌服装,无条件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零用钱也是要多少给多少。有的父母甚至会跟孩子经常去的商店或文具店的签一份协议,只要是孩子看中了店内的商品,就可以让他随意购买,之后再由父母来结账。对父母而言,这是弥补自己愧疚感的好方法,不过这样的行为会深远影响孩子一生的消费心理。
然而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想要让长期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的孩子培养出健康的消费习惯自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很多双薪家庭的父母都想用物质来弥补自己的愧疚感。问题是,父母的愧疚感并不能用金钱来取代。对孩子过度的物质补偿,会严重损害家庭的理财教育,更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我们想象一下,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会怎样? 这群孩子很容易变得娇生惯养、缺乏责任感,甚至过了而立之年还要靠父母生活。双薪家庭的父母要抛弃内心的 愧疚感 ,因为那正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绊脚石。双薪家庭的父母的最大遗憾,不是无法抽出更多时间来陪孩子,也不是无法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是没能教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必须断然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如果因为一时的心软或是怕麻烦就举手投降,那么孩子的理财教育就无法再继续下去。父母赶快逃脱 愧疚感 和自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的基本是 零用钱 。双薪家庭的父母需要做到定期给孩子定额的零用钱,不能过于随意,而且要教导孩子有计划地消费。零用钱最多到自己无法管理时,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一次给过多的零用钱,或是随时给,孩子就会不知节制地乱花钱。可以共同想一些好方法。
比如,双薪家庭常常有许多家务来不及做,父母可以规定孩子参与打扫、洗碗、倒垃圾等,根据工作的完成状况来给孩子零用钱。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孩子帮着父母做家务,还能让孩子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韩国目前有个电视节目《我的孩子变了》,制作单位动员了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参与,在节目中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如何解决问题、改变以前不良习惯的过程。根据孩子的各种状况,专家给予了不同的指导和建议。 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没有明确的理财概念。通过节目我们都发现,专家努力想改变的并不是孩子的习惯,而是父母的习惯,只要父母开始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
随着理财教育逐渐被重视,许多父母开始对国外的理财教育感到好奇,比如在理财教育上非常成功的国家,那些父母到底如何教导孩子? 在教孩子如何理财的问题上,专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异,即韩国的父母依然抱着昔日的保守理财观念,认为 要节省 、 要攒钱 ,而美国父母则教育孩子符合新时代的先进理念。 实际上教子女 如何投资 的父母美国有71%,相比韩国仅仅有33%;有家庭财务计划的美国有61%,韩国则有36%。 特别是对 父母有能力教孩子理财吗? 的回答,韩国的父母只有21.9%能做出肯定的答复。 韩国的父母在幼小的时候,从父母那里得到零用钱的经验只有14.6%,相反美国则高达52%。 对 如何学习理财知识? 的问题,大部分美国父母的回答为,从学校得到了专业学习,而韩国父母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从个人经验中学到。
我们必须了解,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根据德国的一项调查,父母没有很好的理财理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只有1/500。相反,父母善于理财,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可以达到1/5。这是说明要是父母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比不擅于理财者的子女高100倍,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较结果。
有的父母会认为: 那都是有钱人家的事情 、 我哪里懂理财?还是让专家来教吧。 但是,2000年英国金融监督厅(FSA)进行了一项富裕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在理财知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的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家庭子女所掌握的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