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治疗。
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
中医治疗的具体原则是:1.根据疾病的本质,确定相应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散者收之”等治病求本的原则。并须注意“寒热同用”、“攻补兼施”等原则。2.根据正邪盛衰,确定“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或扶正、祛邪并用的原则”。3.根据标本缓急,确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则标本同治”或“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4.根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确定“间接补泻,表里互治,五脏治五官及五体”的原则。5.根据疾病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确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此外,中医治疗的步骤主要包括:1.首先通过四诊和辨证分析得出诊断,然后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2.根据治疗原则确定治法(即立法)。所立之法应具体明确,如“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提脓去腐”等。3.根据立法选择恰当的方剂如经方、时方或验方等,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加减组成处方。如无适当的成方加减,亦可自行据法组方。
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中药。按治疗作用分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活血祛淤药、止血药、泻下药、驱虫药、芳香开窍药。
2、针灸。针灸按人体十四体表经脉循行常用穴位针灸,根据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进针手法和深度及角度。十四经脉为: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3、拔火罐。拔火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借火热的作用,使罐中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的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瘀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以上就是对“中医治疗”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