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辐射现象。手机、电脑与电器设备都存在电磁辐射;坐地铁行李过安检也不可避免X射线;甚至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天然辐射,乘坐飞机时受到的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辐射,站在阳光下的紫外线等。这些辐射量都极微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大。那么医疗辐射呢?
一、常见医疗检查辐射情况
1.X线
X线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粗略检查肺、心影、主动脉弓与肋骨等,主要缺陷是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折叠、相互隐藏,有时还需要拍侧位的X光片。每次射线量约为0、04mSv(毫希沃特),相当于坐飞机飞行2万公里,因而常规X摄片的辐射剂量相当低,可放心使用。而胸透用同样的射线,一次胸透就约有1mSv,因此很多医院不推荐使用胸透。
2.钼靶(乳腺X线)
钼靶拍片是乳腺病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可帮助医生提早预测和诊断乳腺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乳腺,但钼靶检查使用软X线,剂量微小,对女性不造成伤害,相当于坐飞机从北京到纽约所经受的高空辐射。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经过乳腺检查,及时在早期抑制乳腺癌的发生,能使死亡率下降27%~32%,成活率达80%以上。因此建议30到40岁的女性每年做1次钼靶检查,5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1到2次钼靶检查。
3.CT检查
CT检查优点是可对人体受伤部位分层看,而且经计算后可以显示更多的组织信息,对胸部病变的检出率和显示病变的准确度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但其辐射程度也高于X线。做一次CT吸收的辐射量大于1mSv,多次重复CT检查,辐射量及危害程度就会累加,使得患癌风险提高,因此医生一般会仔细权衡利弊后,再做出是否给病人开具CT检查单的决定。
4.PET-CT检查
该项技术是将PET与CT的优点相结合,从而创造出1+1>2的极具价值的医疗设备,在肿瘤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疾病诊断中大有用武之地。其辐射程度与机器型号,操作人员技术及成像要求有较大关系。一般全身PET-CT检查吸收的辐射量在10mSv~30mSv之间,且该辐射在人体内具有沉淀过程,通过代谢可排出体外,因此比较适合推广使用。但对于常规健康体检而言,PET-CT检查价格太昂贵,性价比不高。
5.B超、磁共振成像
这二者都不存在辐射。B超用于孕期产检,查看胎儿状况,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其遇到组织时产生反射波,超声探头接受反射波后,计算成像,故不存在辐射;而磁共振成像原理是根据水分子在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异大,磁场磁力方向不同,进而利用磁震,探测身体内水分子的变化,从而诊断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因此不具辐射。
二、如何减少辐射吸收量?
1.避免多次重复检查。就诊时要带上所有的检查结果,待医生确认后,再由医生判断是否重拍。
2.尽量选择辐射程度较小的项目检查。不要认为昂贵的设备检查越全面、越彻底越好,因为这样也会带来更多的辐射剂量。如:能用X线直接检查的,就不要选择CT检查,虽然更仔细,但伤害也更大。
3.对特殊群体予以特殊关注。怀孕或有备孕计划要提前告知医生,避免接触X线或放射性同位素造成的危害。
4.做放射性检查时规范操作。对非检查部位及重要部位采取覆盖铅衣等严格保护措施。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