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
经历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现阶段有1亿老年人口,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仍以3.2%的年增长率飞速扩张。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人已达1.23亿人, 占全部人口的9.1%。
根据国际关于老年化社会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时,则应算作老年化的社会,超过20%则是超级老龄化社会。根据现在的趋势进行分析,估计到2035年时, 目前的比例将达到两倍有余,中国将成为超级老年化社会。
养老金融产业的总体结构
整个养老产业包含三个主体部分,上游是养老产业的资金供给端, 中游由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及家庭储蓄和投资组成,下游为消费端。来自于各方的养老资金流入养老保障体系,经过运作后在人们达到老年之后支付稳定的养老金现金流,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养老金融产业链的具体情况
1、上游资金端包含政府财政资金、个人资金与企业资金。
随着整个健康医疗体系的蓬勃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态势也成为了我国社会将要面临的巨大问题。我国养老产业将要打破 “政府养老”的传统体系,而渐渐地朝着“社会养老”的模式转变。通俗来说,就是加大私人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作为社会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
2、中游包含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家庭储蓄与投资。
商业养老保险日益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中,截至2017年底,全国人身保险公司共85家。逐渐地成为了市场的中流砥柱。
3、下游消费端包括养老地产、养老医药、日常消费。
老年的生活消费模式相较于年轻人来说较为单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跨行业发展,养老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服务模式。一体化的养老院经营模式,家政服务与养老产业链相互结合,护工的线上交流平台,都让现代社会老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我国实践中养老金融体系的不足
总理论上看,我国的老年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社会群体与政府正在共同努力,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
1、目前,养老金融主要还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其他商业养老保险尚未完全推广开来。我国虽然有职业年金制度, 但是老年人对此项制度的认知比较有限, 老人参加此项制度的激情不够高涨, 导致此项制度发展受大很大的限制。
2、我国养老账户的管理存在漏洞,由于腐败或者监管不严等原因,“挪用款项”的情况在这里经常发生,导致有需要的时候账户里余额不足。在支付的时候,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经常入不敷出。
3、由于中国人的储蓄倾向,大多数的老年人并不愿意退休之后再领取养老金,宁愿将其变为自己的存款,这样过早的支付就会使财政支出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