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银行(中国)提醒老年投资者关注理财产品风险
2006年到2007年的一轮大牛市把理财带入了万千普通百姓的家。其中,基金成为最受欢迎的理财产品,基金规模也在这两年得到急速扩张。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超级熊市让股票和基金从天堂坠入地狱。这也让投资者们意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于是在2008年以后,收益更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尤其是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的首选,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在2008年以后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需要提醒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存款,其也存在一定风险。有不少投资者误将银行理财产品看作是“保险箱”,认为其保本保收益,这其实是存在误区的。在此,东亚银行(中国)也为大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中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误区一:银行理财产品一定保本保息
随着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银行会设计不同类别的理财产品,这其中有保本保息的,也有不承诺收益仅保障本金的,更有既不保息也不保本的。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接轨,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国际化、多元化。投资者们在选择理财产品前,切勿把所有理财产品都理解为保本保息,而是应当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和配置适合自己的产品。
误区二:“预期收益率”等于“实际收益率”
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往往会看到“本产品预期收益率……”的说明,但投资者需要明确的是,“预期收益率”仅供参考,这并非“实际收益率”(编注: 实际收益率是指理财产品到期后客户所获得的实际投资收益),更不是“保证收益率”(编注:保证收益率是指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时合同中所注明的承诺收益率)。
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其中固然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投资者本人愿意在投资中承担多大的风险),但更重要的还是投资者本身的客观条件。比如通常情况下,高收入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者,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强过年长者。所以对年长者而言,挑选理财产品更要慎重,不能一味挑选预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我们的建议是,要综合考量,选择那些保证本金、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全民理财时代,不同的投资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做到真正的投资有道。
买保险就赶紧登录太平洋保险在线商城()吧,惊喜多多!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