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末的到来,银行揽储大战也越演越烈,高收益理财产品不断推出。昨日,商报记者走访市内商业银行了解到,进入12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有外资银行一年期不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达10.2%,中资银行的稳健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破六奔七”。银行理财师提醒,对于结构型高息理财产品,投资者应在投资前,先了解其具体投资方向及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最近是‘一天一涨’。”家住南坪西路的市民胡小姐最近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她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突破了此前的6%,向7%靠近。
昨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最近几天,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成为热销产品。
在南坪西路一家股份制银行营业大厅,理财经理向商报记者介绍了多款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产品期限从一个月、两个月到三个月不等,起点资金从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不等。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产品经理向商报记者展示的最近热卖的产品名单上,收益率接近7%的产品已有多款。这些产品虽然标注了“非保本型”,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基本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此外,一家外资银行两年期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飙升至12.5%,一年期不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达到了10.2%。
来自银率网的统计显示,12月份以来,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银行理财产品密集出现在江浙地区的银行。城商行中,高收益理财产品集中在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股份行当中,预期收益超过5%的理财产品集中在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银率网的统计数据还显示,11月份共有3207款理财产品到期,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2332款产品中,有2321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率,11款理财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
据了解,这11款产品全部为结构型理财产品。从挂钩标的来看,挂钩汇率的产品和挂钩黄金的产品占多数。
银行理财师提醒,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均较高,但从以往经验来看,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偏低。此外,结构型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除了要对挂钩标的走势作出判断,还要清楚理财产品的收益设计方法。因此,一般投资者在购买结构型理财产品时需谨慎,应在购买前先了解其具体投资方向及风险。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