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保险行业不断快速发展,为什么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呈现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国保险业的金融功能?或许可以从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的前沿和脉搏中寻找答案。
多维度参与资产证券化
当前保险业最重要的发展背景就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面临转型。中国金融体系的转型包含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以提升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弹性、完善金融体系的功能。二是金融体系必须消化当前金融市场已经积累的高风险,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主要的防范机制是资产证券化。
在改革方向明确、政策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国内保险业首先应该将资金从银行存款等短期投资领域撤出,集中于保险机构,以备独立发挥金融中介职能。这其中,以资产证券化市场为突破口,多维度参与债券市场发展,既大幅提高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比重,又寻找发展机遇、在债券市场发挥专业风险管理职能。
首先,在尽职调查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是比较合适的选择。目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没有复杂的多层结构,只是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基础资产大多属于投资期比较长的优质资产如基础设施,总体投资风险比较低。
其次,作为初级信用风险的担保者,国内保险公司可以尝试提供单一信用保险等信用增级服务。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周期性运行,国内庞大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和商业银行无法承受的按揭贷款风险,必然会推动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届时,保险公司应该抓住机遇,成为按揭保险最大的服务商,深度参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定价和发行,能大大降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融资成本、投资风险。
再次,国内保险公司可作为高级衍生品的外部信用增级机构,参与高级金融衍生品的外部信用增级,这是一种战略性选择。如果能在技术上突破准确分离纯粹信用违约风险的难题,实现合理定价,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单名CDS市场。
增加直接投资
此外,在提足拨备准备金的前提下,保险业还可增加直接投资,包括股权、基础设施和其他投资,强化跨期配置长期资金的优势。
股权资金能直接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并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股权投资能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渗透程度。国内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方式上不一定局限于直接持有普通股的方式。可以采用私募股权、优先股、战略投资、并购投资的“股权+债权”混合模式。
基础设施投资期限长、所需资本金高、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收益、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联性弱、低风险。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符合其高负债的特性,能够很好匹配寿险资金的长周期负债需求。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者一直是国家开发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机构,固有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欲打破这一格局,保险公司必须不断突出自己的长期资金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最后,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跳出传统的保险领域,结合自身已有的优势,寻找最佳契合点,发挥保险的金融中介的功能,应该深入挖掘国内商业领域新的可保风险并进行原创性创新,如小额信贷保险等。
提示: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保险业还应强化创新,在金融市场中提供新的、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交叉金融产品,增加保险产品在居民资产中的配置比重,从负债端强化保险业在金融市场中的角色。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