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暴雨、冰雹,对于以种菜为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农业与林业局获悉,备受菜农们关注的厦门市蔬菜保险实施方案已于近日正式出炉。首度亮相的蔬菜保险由市农业与林业局、市财政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共同组织实施。 蔬菜种植首次纳入市农险范畴 这是蔬菜种植第一次被纳入我市农险的范畴。据了解,此前,我市已经推出了农村住房、森林火灾、水稻种植、能繁母猪、渔工渔船五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但相对于这些,蔬菜种植保险参保难度系数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但却最受到农民朋友的期待。 根据最新出台的《厦门市蔬菜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凡生产正常、管理规范、合法经营的蔬菜种植生产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蔬菜种植大户等,均可成为蔬菜保险的投保人。 据了解,钢架大棚、温室、水泥柱大棚等农业设施,以及生产周期(定植到采收期)在30天以上,且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含30亩),在露地或符合建造技术要求可正常使用的钢架大棚、温室、水泥大棚里种植的蔬菜作物,主要包括: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作物,白菜、甘蓝等白菜类作物,莴苣、芹菜、菠菜、小白菜等绿叶菜类作物,茄子、番茄、辣椒等茄果类作物,葱蒜类作物,豆类作物,瓜类作物,薯芋类作物等,都将被列入该险种的保障范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风灾、水灾、旱灾、雹灾、冻灾等自然灾害造成保险蔬菜损失率达到30%(不含30%)以上或保险大棚(温室)设施损毁,都会得到保险赔偿,但农产品滞销或用药失误,蔬菜保险则不负责“买单”。 保险费财政将补贴10% 厦门蔬菜保险,将获得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据了解,保险费将由投保人支付90%,区财政补贴10%。保险费由投保人在投保时一次性按90%缴付给保险机构,保险机构以所签订合同为据,于每年11月底之前,向所在区农业部门申请10%的保险费补贴,区农业部门汇总核实,并报区财政审核后,由区农业部门直接将财政补贴资金拨付保险机构。 有关人士介绍,蔬菜保险实施之后,保险赔款=每亩保险金额×损失面积×损失率×作物生长期赔偿比例-免赔额。其中,生长期赔偿比例:苗期为40%;生长期为70%;成熟期为100%。 此外,保险蔬菜已部分采摘的,发生保险事故,计算赔款时,将按照已采摘部分对应的保险金额予以扣除;而多种保险蔬菜混种的,赔偿金额将按照各蔬菜种类、生长阶段、损失程度等分别计算。 有利于丰富厦门蔬菜市场 这些年来,厦门因为天气原因使农民们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可以肯定,此次蔬菜保险在经过我市多部门的协调和努力后顺利推出,将让农民种菜大大减少后顾之忧。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我市便不断有推出险种保障农民种菜的呼声,而现在,蔬菜保险总算“千呼万唤始出来”。农业部门昨天乐观地表示,减少了顾虑,农民们势必会考虑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在厦引种新的蔬菜品种。从这个角度来看,蔬菜保险对丰富厦门蔬菜市场、建设我市菜篮子工程也将带来重要的推动作用。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