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自由行的开放,内地人赴港买保险日趋增多,香港保险以低保费、高保额和高分红受到内地保民的青睐。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并不是所有保险都适合在香港购买,储蓄险比消费险更适合。同时保险一定要本人亲自去香港签保单才有效。购买投资性保险的内地消费者,也要提防港币贬值的风险。
赴港买保险人数激增
刚生了小孩的黄小姐,最近听从了理财经理的建议,到香港为女儿买教育保险,每年保费14200元人民币,8年缴清,共缴保费113773元。在孩子16~26岁这10年期间,每年保证派发14400港元,每年非保证派发还有5600港元,10年派发总额为199310港元。当孩子16岁时,将获得14400港元现金奖赏。26岁时,保单期满,期满之日,还会获得一笔163074港元的非保障现金派发,之后保单终止。也可以选择将这163074港元去投保退休保险,这样孩子60岁退休时,可以领取1456997港元退休金。
诸如黄小姐这样的内地投保人还有很多,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内地居民在港投保激增。2011年香港保险业新增保单保费,总额达588亿港元。其中,内地顾客44亿港元,占7.5%。今年上半年,内地新发保单费用共43亿港元,逼近2011年全年水平。
为什么内地人愿意到香港买保险,中原理财理财师李勇总结了三点:保费更便宜,保障的疾病更多,另外分红更高。以重大疾病险为例,国内一般在35种左右;香港一般在50种以上,甚至部分公司超过60种。像自闭症、原位癌、严重哮喘、植物人,这些疾病内地保险公司无一承保,即使是交了保费也没有办法领取赔付,但这些都在香港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之内。此外,在保障额度和保障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内地保险产品的保费费率一般比香港要贵30%。不同于内地的补偿型医疗险,即剔除社保赔付之后的补偿,香港医疗险设定理赔标准世界通用,不会抵消各地的单独保险福利。
储蓄险比消费险更受欢迎
“重疾险是最受内地居民青睐的险种”,有着6年香港保险代理经验的杨小姐表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保险都适合在香港购买,储蓄险比消费险更为适合。
根据性质不同,保险分为消费险和储蓄险。储蓄险有现金价(1734.90,4.00,0.23%)值,以后可以退保 ,一般以主险的形式出现。消费险通常是指短期险种,比如意外险、医疗险等附加险种。一年一买, 过期作废,不会产生现金价值。在香港,除重疾险外,储蓄险中的投连险和万能险也是内地消费者关注的品种。
“国内的险种,无论是万能险还是投连险,保险公司会扣首年保费的50%作为手续费,而香港没有。”杨小姐说,这是香港储蓄型保险最大的优势。此外,国内的投资范围是被限定的,此前只允许投资于股票、开放式基金、债券等产品,由于近年来A股持续走低,投资收益不高。香港保险的投资范围是全球性的,据香港保险行业数据显示,香港储蓄型保险回报率大多在5%至10%,加上每年的现金红利等最高可达30%左右,而内地分红险、万能险等利率水平也仅维持在4%左右。只要内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天不放宽,两地保险的这种差异就会一直存在。虽然今年10月,监管部门逐步放开险资购买信托、银行理财产品限制,但其收益还未完全显现。
此外,杨小姐还建议,不管购买内地还是香港保险,在购买保险时最重要的是考虑自身家庭情况。如果想保障终身的重大疾病,买传统型的重疾险即可。如果只保障到60岁左右,之后注重养老,就可以考虑万能险。
谨防“地下保单”风险
香港保险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市民在决定购买之前,也要备足功课,注意防范风险。首先,在内地签下的香港保险属于“地下保单”,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在内地销售保险是违法行为,这类保单不受法律保护。所以,第一次购买保险和缴纳费用的时候需要亲自到香港,不过其后的理赔和续费,可通过电话、传真和邮件解决,不需要亲自办理。
其次,还要注意保险合同的条款。今年9月,一位内地消费者在香港投保后发生疾病,随即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时,但对方却表示该疾病不在理赔范围内,消费者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提出抗议,得到回应是“只有投保人惟香港居民时,才会受理纠纷”。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并不是地下保单,但由于香港保险受香港法律保护,但不受中国内地法律保护。购买香港保险的市民,如出现理赔纠纷,不仅要亲自去香港打官司,而且香港律师费十分高昂,内地的普通百姓通常负担不起,市民购买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更重要的是,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若选择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医院才能获赔。此外,还需考虑汇率风险,绝大部分香港保险产品均以港元和美元购买、理赔或给付。自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一些长达数十年的保单来说,汇率风险更值得关注。
保险网哪个好?网上买保险?在线买保险,货比三家!买保险就上中民保险网。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