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意见旨在建立从基本医保基金筹资、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大病保险制度,解决大病患者医疗费报销过低的问题。
在新制度的推进过程中,大病保险资金安全如何保障、商业保险公司如何监管,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
大病医疗保障是现有医保制度中的短板
孙志刚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制度性安排,是基本医疗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全民医保体系已初步建立。其中,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数达到10.32亿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孙志刚说,一系列的数字说明,老百姓看病有了基本保障,实现了病有所医”,但也必须看到,城镇居民医蓖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制度还不够健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老百姓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后,个人负担仍比较重,存在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现象。可以说,大病医疗保障是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当中的一块短板。
但另一方面,基本医保基金存有不少结余,累计结余规模较大。有必要设计专门针对大病的保险制度,使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大病保障。对此,十二五”医改规划也专门作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医改办经过测算,认为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时机成熟。
减少家庭在医疗费上的灾难性支出
孙志刚说,国家推进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对大病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报销,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绝大部分人不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
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所需要的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
据孙志刚介绍,在设计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目标时,医改办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定义。总的想法是,在平均水平上,使个人不得不支出的医疗费用低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标准。经测算,国务院医改办认为,可将各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水平,作为当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标准。当参保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这个标准时,很可能使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