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当初买保险的时候,听业务员吹得是天花乱坠,心一横就买了!可是跟稍微懂行的人一交流,发现买了的这款产品似乎并不是特别完美,尤其是跟层出不穷的同类型高性价比产品相比,吃亏了,花了更多钱,保障还没人家的好!于是产生了退保冲动。
Calm down,关于要不要退保,建议先看看我们的分享再决定要不要退保哦!
一、退保与现金价值
二、退保的各种损失
三、这些情况,可考虑退保
四、退保的注意事项
产生退保冲动时,首先审视一下已买的产品是否真的有别人说的那么差?(其实了解产品应该是在买保险之前,不过既然都买了,就当一次复盘吧。)
首先,保单受法律保护,作为投保一方退保(提前中止合同)就算违约,违约必然是要承担一部分损失的,所以退保并不能退回全部已交保费,而是退现金价值。这主要是考虑到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手续费用等等,这些保障成本都需要扣除。
现金价值怎么看呢?一般现金价值会出现在保单上,一般情况下,现金价值随着缴费时间增长而增加。所以说,早期退保,现金价值越低,退保损失就更大。
不过考虑到冲动消费的问题,所以购买长期险一般是有后悔药吃的哦。这就是犹豫期的概念了,犹豫期内退保会象征性收取小额工本费后,全额退保。
关于现金价值的更多问题,可以查阅下《保单现金价值 = 保费?很多人都想错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保费损失这样直观的弊端,其实冲动退保后,还要重新买保险,这时就会有这些问题:
1. 重新计算等待期
重新买一份重疾险,一般会有90天或180天的等待期。本来相对于保障到70岁、终身这么长的保障期限来说,90天或180天并不算长。但是假如前一份保险刚过等待期或者正在等待期,然后再加上新保单的等待期,实际上个体的等待期又延长了不少。而等待期内出险,有的产品是等待期内轻症/中症不保该项责任,但重疾还能保,这样算万幸了,最怕的是整份保单失效,只能退还保费。
还有两年不可抗辩期也需要重新计算!
2. 保费上涨
随着年纪增长,患病风险提高,所以人身险费率也呈上升趋势。
以重疾险为例,其采用的是均衡费率,25岁买每年都交这个费用;30岁买也是每年都交一个费用。但是30岁的费用可不是25岁的费用了,可能一年就要多个几百一千的,几十年缴费下来保费要多出不少。
3. 健康状况变化影响投核保
买健康险都需要健康告知,买上一份保险时身体倍棒,这期间身体出现了一些小状况,如果这些小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核保,轻则除外、加费、延期承保,重则拒保,那这时候退了原产品,新的保险又买不成,实惨!
还有免体检保额的变化,比如30岁时能买到50万,40岁时就只能限制买到40万了。
难道我只能一辈子跟这份想要退掉的保险相爱相杀了吗?非也,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退保:
1. 买错了
假如我本来想买的是健康险,保障意外大小病疾病风险,但是由于不了解而错买成了理财险。但对当前的我来说,保障是第一位的,理财是第二位的。由于理财的保费支出已经占用了我的健康保障预算,这时候就可以考虑退保了。
2. 买少了
同样的价钱,买产品A只能买到10万,可是现在同样的价钱,就能买到20万的B产品。这个时候可以选择退保买后者或者不退保直接在产品A的基础上再买一份。
3. 不退更亏
退保的原则是,剩余要交保费-购买同类型的保险保费>已交保费-现金价值,果断考虑退保。适用于买了很贵、性价比又不高的保险。你说,你花了双倍钱,保障还不如只花了一半的,而且还要这样死贵死贵地继续交下去,还不如及时退保止损。
简单来说,目前当前的保障方案明显的不合理(大人小孩分配不均、重理财轻保障……),并由此导致预算不足,且看上的新产品性价比明显优于原产品,这时候就可以考虑退保了。
以上适用于缴费初期的朋友,如果产品缴费期即将结束,再交个两三年就可以获得到六七十岁或终身的保障,前面的十几年都交了,这时候退保实在划不来。
1.评估退保损失
重点关注原产品还有多少保费要交、退保现金价值、新产品保费,转投的产品在保障责任比原产品优胜的情况下,总保费比原产品剩下缴费年限总保费-现金价值要低的话,可以考虑退保。
具体的情况可以发送您的保障详情由专属顾问帮您评估。
2. 寻找同类型产品
先确定大类:消费or返还?定期or终身?
之后再了解跟原产品相关的关联产品,褒的贬的,统统了解一下。更简单的方式是寻求顾问的帮助。
3. 评估自身健康状况
这一步是必须的,检查就医记录和买药记录、体检结果,找到看对眼的产品查看健康告知、尝试下智能核保,再决定是否投保。
4. 注意规避空档期
为避免保障断开,建议等新产品等待期后再退保旧产品。
买保险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一些不必要的坑,我们帮你跳过去~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