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参保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人社部门要加快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城镇居民享受到保险待遇。
据人社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472万人,比上年增加365万人,其中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14800万人。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水平总体上增长幅度很小,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多缴费,早参保。”
如果说5亿人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现的是广大国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而仅仅平均缴230元的现实,体现的是国人对于“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游戏规则的不信任。这是纠结的、矛盾的。引导城乡居民多缴长缴,没有很好的办法。人心趋利,只有养老利益分配发生调整变化,才有可能让人更加信任当下的社保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降压增收”。
所谓“降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生活压力,也即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控制住物价房价,还要尽可能地实现教育和医疗的公益化,搬掉压在民生上的负担,只有这样,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农村居民多拿几百元的养老金时,才不至于心疼。二是降低社保缴费率,降低社保缴费率,显然不只是跟在职职工说的,但广大城乡居民却通过在职职工28%的养老缴费率看到了参加养老保险的压力是何其大。而且,降低缴费负担,应该动真格,尤其要拿养老保险开刀。
所谓“增收”,也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政府财政要增加对养老保险的补贴,在养老保险这件事上,别只让老百姓多掏腰包,要知道,缴社保和缴税,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二是,要用稳健的投资行为,来换取养老金的高回报。2016年,我国各地养老金将陆续入市,入市投资本身没错,但能不能让养老金入市的回报高于普通百姓个人存款、理财与炒股的回报,是个绕不开的命题。否则,百姓们就宁可自己理财炒股也拒绝把钱投入养老金中。
养老事业,说到底是一种保险。政府办的保险也是保险,既然是保险,就要让人看到较少的支出和可以预期的回报。这就要求人社部门要健全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让“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还要把承诺兑现好。否则,以最低数额缴够15年,就会成为许多普通百姓的常态,到头来养老金亏空的压力不仅仅会越坐越大,而政府办社保的公信力也可能会持续走低。
提示:健全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让“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还要把承诺兑现好。只有解决好这个核心问题,才会激发更多的老百姓多缴费。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