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养老保险的各项制度:参保人群:1、职工必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4、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5、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缺口大,需改革
改革从缩小差距开始,去年年底,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报告称,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14个,缺口达767亿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当期支付是有保证的。养老金双轨制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进行综合研究和顶层设计。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功成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呼吁中央尽快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国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新京报记者魏铭言
缺口“养老金全国统筹须早下决心”
记者:近两年,大家很关心养老金缺口问题。它到底存在吗?
郑功成:从全国的收支状况来看,2012年累计结余已达2万多亿元。局部来看,一些老工业城市,退休职工多,缴费者少,造成“收不抵支”。在一些新兴经济城市,如深圳,缴费人多,退休职工少,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很高结余。
记者:为什么不用结余省份的基金,补有缺口的省份呢?
郑功成: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迟迟无法实现全国统筹。换言之,虽然广东的养老保险基金有大量剩余,当前只能属于广东所有。
记者:实现全国统筹,障碍在哪?
郑功成:法律上已解决了问题,《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全国统筹的目标。迟迟不能实现,主要原因是地方利益掣肘。经济发达的地区,基金结余多,担心结余资金会被中央平掉。年轻的工业城市,实际缴费率低,担心一旦全国统筹,缴费率要提高,企业劳工成本也会上涨。另外,部分养老金水平较高的地方认为,实现全国统筹,势必拉下当地居民现有的养老金待遇。还有一种看法,全国统筹后,中央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权力过大,造成新的风险。以上种种,是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博弈。
记者:离实现全国统筹,还有多远?
郑功成:《社会保险法》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则明确了要在“2015年,实现全国统筹”。现在还有2年多时间,到了政治上必须下决心的时候。越拖延,改革越难。
养老金“多轨制”应逐步取消
从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增长,但依然不能满足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需要。
“很多退休职工反映,虽然养老金连续9年增长,但物价水平上涨更快,企业退休职工不敢消费、不敢生病,连日常生活都举步维艰。”全国人大代表郑晓燕说,这些人有的是30年以上连续工龄的退休职工,有的甚至从高层管理岗位退休,曾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做出重要贡献。
“企业在职职工需要用工资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需要,这一差别使本来就存在的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这一点在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全国人大代表韦江宏说。
郑晓燕代表提出,要完善城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增长机制。“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挂钩或与物价水平挂钩,目前年均10%的增幅仍嫌太小,只有大幅增加企业职工养老金,才能逐渐缩小社会差距。”“目前,许多人盯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因为他们养老金标准相对较高,但养老金制度改革不是把这一群体的标准降下来,而是把其他社会群体的标准提上来。”全国人大代表陈学东说,养老金制度改革,最好从缩小差距开始,逐步取消“多轨制”。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