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房产、没有车辆、没有银行存款,却在两家保险公司购买了39份理财保单,以为这样就能逃过法院的执行?戴先生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地方。日前,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执行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戴某在保险公司的投保理财保单终究是没藏住。
2016年4月,梁溪法院受理一起某银行诉江苏某电缆公司、无锡某电缆公司、江苏某电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及戴某等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涉案标的2500万余元。案件判决生效后转入执行程序。
经查,上述被执行公司的抵押财产及相关机器设备经拍卖、变卖不足以偿还相关债务,且相关厂房及被执行人名下房产均已被其他法院设立抵押登记,梁溪法院轮候查封。公司名下汽车无法找到,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今年5月,承办法官再次走访江苏某电缆公司与江苏某电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但这两家公司均已不正常经营,相关法定代表人戴某等人也已经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就在案件毫无线索、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戴某在两家保险公司购买的39份理财保险“浮出水面”。查询到相关财产事实后,法院立即向两家保险公司发函协助执行,冻结了被执行人名下的保险。之后,承办法官又申请保险公司为被执行人退保。至此,这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共执行到退保金额及相关收益1070万余元。
“在大部分人眼中,保险是一种保护财产的手段,被执行人试图通过购买理财型保险来规避债务,但保险并不是‘保险箱’。”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德龙说,自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今年7月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被执行人所有的人身保险产品财产性权益执行的通知》后,保险不再是隐性资产,一旦进入执行程序,都将“曝光”,想通过保险避债的投机取巧终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记者了解到,人身保险产品财产性权益包括依保险合同约定可领取的生存保险金、现金红利、退保可获得的现金价值(账户价值、未到期保费),依保险合同可确认但尚未完成支付的保险金,及其他权属明确的财产性权益。人民法院在执行时,也会考虑充分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存权利及基本生活保障。
被执行人的失信行为导致法院生效判决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实现的比例较低,实现的过程较长,实现债权的总的成本和效益比较差。这让很多当事人感到正义的实现并非如己所愿。
“义务人逃避执行,很大程度上说明义务人是有能力执行的。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就是我们讲的典型的‘老赖’。”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姜先良认为,当事人要把自己看作是法院执行工作的协助者,主要工作是给法院积极提供财产线索和义务人的行踪线索。
提示:保险还是以保障风险为主,老赖切莫钻空子。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