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广大农民农业收入的“稳定器”,运用农业保险服务农民、惠及农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的农村政策。
《让保险走进农民》着眼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着眼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民的现实需求,既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农业保险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又提供了数十个可参照的实际案例;既介绍了世界的先进经验,又对我国的有效做法进行了总结;既有理论的探寻,又有政策的建议。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事例具体,构成了该书鲜明的特点。
袁纯清,汉族,1952年出生,湖南省汉寿县人。做过农村基层干部。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大学,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历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省长、山西省委书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著有《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共生与和谐》等多部学术著作。
《让保险走进农民》:
(二)开展了水稻天气指数保险试点
2016年农业部拨付专项补贴资金600万元,在9个县市区开展了水稻天气指数保险,包括高温天气指数和暴雨天气指数两个险种。
1.关于高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
高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涉及枝江、夷陵、咸安等8个县市区。保险责任为当年7月开始至9月止,累计高温差高于8℃视为保险事故发生(连续3天超过35%:温度差累计数)。以枝江为例,共承保中晚稻20.36万亩,参保农户3.8万户,保额200元亩,费率3%,保费6元亩,其中,农业部项目资金承担3元亩、县级财政承担3元/亩,农户不缴纳保费。因水稻抽穗扬花期普遍遇到持续超过35℃高温热害,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实施办法,给参保农户理赔13.6元/亩,合计276.86万元,简单赔付率达210.56%。
2.关于暴雨天气指数保险试点
暴雨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涉及仙桃毛嘴、郭河、剅河3个乡镇。保险责任为当年7月1日至8月15日中稻孕穗和抽穗期,长江水位(纯良岭站)和汉江水位(仙桃站)高于设防水位,一次降雨过程面雨量达到190毫米的下限值后开始赔付。共承保中稻13.74万亩,参保农户3.35万户,保额400元亩,费率8%,保费32元亩,其中,农业部项目资金承担16元亩、县级财政承担16元亩,农户不缴纳保费。当年7月上旬,仙桃市连续多天遭遇暴雨侵袭,一次性降雨量达到193毫米,超过190毫米的下限值,上述投保3个乡镇中稻受灾,人保财险公司依据气象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迅速向3.35万农户赔偿1063.15万元,每亩水稻赔付标准为77.4元,简单赔付率达241.86%。
(三)探索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保险产品
湖北各地自办的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近40个。其中,种养业有杂交稻制种、育肥猪养殖、肉羊养殖、生猪价格指数、小龙虾养殖、烟叶种植、茶树种植、温室及温室作物、大棚保险等;保障民生的有农民工小额意外、“两属两户”农房、乡村干部责任保险等。这些都为丰富农业保险种类和拓宽新的试点模式,支撑地方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1.关于特色水产(小龙虾、黄鳝)养殖保险
湖北水产品产量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位,小龙虾是其三大百亿元产业之一。2014年以来,针对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需求,人保财险在潜江市“虾稻共作”重点养殖区域开展了保险试点,每亩保额分4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四档(梯度保额依据养殖物化成本和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综合确定,四档保额分别覆盖物化成本的8%一40%),对应保费分别为28元、56元、70元、140元,保险费率为7%,市政府财政给予50%保费补贴、养殖户承担50%。在潜江试点3年来,小龙虾承保面积从2014年的903亩,发展到2016年的3.7万亩,覆盖了12%的养殖面积。目前,小龙虾保险试点范围已从潜江扩大到嘉鱼、监利等5个县市。
调研组所到的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是“中国黄鳝养殖第一村”,几乎家家户户养殖黄鳝,养殖户277户,年养殖黄鳝4万多口网箱。2016年国寿财险在该村开展了黄鳝养殖保险试点,签发了全国第一份黄鳝养殖保险保单,每口网箱保额600元(覆盖物化成本的50%),费率5%,保费30元,前两年由市级财政补贴20%、养殖户个人承担80%,后期由保险公司每年从保险利润中拿出20%成立发展基金,推动黄鳝养殖保险滚动发展。最高赔偿金额根据黄鳝养殖投苗期、生长期、成熟期的风险,分别为保险金额的50%、80%、100%。2016年先锋村共有1846口网箱投保,保费5.54万元,7月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出险率达100%,保险公司及时查勘理赔,共赔付27.45万元,赔付率495%,为受灾养殖户提供了基础保障支撑。
2.关于蔬菜目标价格指数保险
武汉市东西湖区作为千万市民的“菜篮子”,每年向全市供应50多万吨蔬菜。2016年由平安保险在该区开办了蔬菜目标价格保险,涉及冬瓜、莴苣、红菜苔三个品种。承保面积7523亩,保费158万元,提供风险保障2261万元。目标销售价格冬瓜0.65元斤、莴苣0.95元斤、红菜苔1.5元斤,实际销售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按照2011-2015年五年的月度综合平均价格确定),则认定为保险事故发生。参照蔬菜生产周期,保险期限冬瓜为6-8月、莴苣为10月一次年2月、红菜苔为11月一次年2月。保险金额为3000元亩,保险费率7%,保费210元/亩,其中农户自交42元亩。
……
2017年年初,我与中央农办、财政部、农业部、中国保监会的有关同志,对我国的农业保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历时半年之久,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和制度。调研组先后赴辽宁、湖北、上海、黑龙江、河南、湖南、江苏、新疆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实地考察,还分别多次邀请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宁夏等20余省份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十余家从事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情况,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大量的一手材料和鲜活的实例,我们突出的感受是:一、中国的农业保险近十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保险品种不断增多,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从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的角度看,金额从2007年的5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17亿元,年均增速26.1%,已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可以说我国已是一个农业保险大国。
二、中国农业保险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农业保险近十余年快速发展,在防范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及稳定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成为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手段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三、中国农业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已是农业保险大国,但远非保险强国,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保险深度仍然较低,不到美国的1/3;保障的品种比较少,远不能满足农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赔付率不高,对农户风险损失补偿有限;保险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效率和信誉;等等。这些确实需要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保险部门需要提高对农民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
四、中国农业保险加快发展具有现实紧迫性
我国农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有加重的趋势,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加大了农业的自然风险,特别是在农业结构加大调整,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自然风险的不确定性无疑加大了农民的自然风险,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加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规模经营风险凸显,这些都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现实,农业保险比以往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