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二季度,还有6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均已低于120%,被列入重点核查对象。
徐承远称,这6家险企均为资产驱动负债型寿险公司,万能险业务占比较高,前期万能险的快速发展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在寿险公司谋求转型的过程中,部分公司会有利差损或费差损的状况出现,如果股本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会呈现下降趋势。
据中债资信对某寿险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债券跟踪评级显示,跟踪期内,该寿险公司个险渠道和中介渠道占比有所上升,但仍以银保渠道为主,2017年其银保渠道规模保费占比较2016年下降15.46个百分点至60.6%,2018年一季度银保渠道占比再次升至65.84%,公司对银保渠道的依赖依然比较高。该公司由于业务转型,加大了个险销售人员和分公司网络铺设,保单成本快速上涨,加上前期产品以趸交为主,退保支出较大,盈利能力依旧较弱。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曹杰表示,在过去4年时间内,保险行业经历了加杠杆和去杠杆的两个阶段。在2014年到2016年间,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发行“万能险”或“投资型理财险”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并高比例地投资于权益市场导致举牌现象。此举不但具有流行性风险,投资收益如果不能覆盖负债成本,还将造成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后果,甚至净资产受损。
“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下发多项保险行业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从原来的‘促增长’逐渐转向‘严监管’。针对一些投资激进的中小保险公司,对万能险的销售行为和中短存续期产品加以约束,改善行业生态。”曹杰称,在此过程中,中小险企由于转型面临偿付能力承压,这类险企随着转型深入,万能险带来现金流入减少,存量万能险保单逐步过了退保扣费期,退保带来的现金流出仍有压力。同时,保障型产品尤其是高净值产品销售在发展初期,尚未形成销售规模,使得整体净现金流出现缺口。
保险统计发现,今年二季度,从净利润方面看,已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盈利寿险企业和财险企业分别为31家和39家;从现金流方面看,二季度财险公司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为35家。
综上,对于中小险企来说,还有一段时间需要过渡转型,才能更好的生存。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