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公布了互联网车险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互联网车险的总体发展路径和互联网车险业务的基本特点。
一、互联网车险业务总体发展路径
1、互联网车险业务发展趋缓并持续走低。
2014年: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483.39亿。
2015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68.36亿元,互联网车险收入占比高达93.20%,为716.08亿元,同比增长48.14%。
2016-2017年:互联网车险业务持续下滑,保费收入分别为398.94亿、307.19亿。
2018年:市场主体主动探索互联网车险业务发展新模式,互联网车险业务有回暖现象,实现了短暂的恢复性增长,全年保费收入为368.73亿。
2019年: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为274.52亿元,同比下跌25.55%。同时,互联网车险业务占比于年初跌破50%后持续走低,直至年底仅为32.74%;业务渗透率持续走低,直至年底仅为3.55%,市场进入明显的转折期。
2、互联网车险业务渠道来源从保险公司PC官网向自营移动端转变。
互联网车险业务以保险公司自营平台为主。
其中,保险公司PC官网业务逐年急剧萎缩,2016—2019年,业务贡献度从80.02%下降至5.78%。
以移动APP、微信为代表的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迅速崛起,成为支撑互联网车险业务发展新的业务增长点,2016—2019年,业务贡献度从14.68%迅速提高到62.43%,其中移动APP贡献度从6.97%提升至45.71%,微信贡献度从3.63%提升至2018年的峰值31.59%,2019年下降至15.88%。
业务贡献量指:当年累计互联网车险PC官网业务与当年累计互联网车险整体业务的比值。
二、互联网车险业务的基本特点
1、互联网车险业务发展情况呈现出费改政策相关性,与商业车险改革时间推动点密切关联。
自2015年6月开始,随着商业车险改革的推进,互联网车险产品(车险电销专用产品)演变为渠道系数,过去的电商价格优势不再独享,各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制定渠道定价策略,形成互联网车险业务回流传统渠道的客观局面,互联网车险业务受到较大冲击。
2017年7月,原中国保监会印发《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其中对保险公司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车险业务提出了合规性管控要求,对互联网车险业务形成强力冲击,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车险的发展生态。
2、相较于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车险经营中占据比较优势。
由于车险是重落地服务的保险产品,加上互联网车险业务存在渠道转换的客观原因,因此在线下销售占据优势的传统车险经营公司,在互联网车险经营中占据着比较优势。特别在2017年前之前互联网车险在整个互联网财产保险中占据绝对比重的阶段,传统车险经营保险公司的优势非常明显。
3、互联网车险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三大经济区划看,东部发展比较好,且与中部、西部拉开了较大差距;从七大区看,华东发展突出,华北、华南、华中和西南为其次,华东与其他大区之间也拉开了较大差距。而这几种不平衡与线下车险的区域分布图密切相关,也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均为车险发展大省,也是经济发展大省,互联网车险业务规模较大。
4、互联网车险不具有场景化等新型特征,更多体现了渠道销售的属性。
互联网时代的车险发展应有三个趋势,包括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科技驱动和全新模式及未来在数据联盟、车生态上的布局。目前互联网车险更多体现了渠道销售的属性,是一种线下向线上的渠道转换过程,不具有场景化等互联网特征。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