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医保卡变成消费卡,今年3月初,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广州人社局” )打算出台政策,将医保药店的非药品经营面积限制在30%以下,并要求设置封闭专区。 在广东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下称“金康药房” )市场部经理肖钟涛看来,这意味着药店的经营将面临更多变数。 2009年的新医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和门诊报销制度,药店客户被分流到医疗机构的药房。为了增加客流量,药店往多元化发展,兼卖食品、化妆品甚至日用品等非药品。 “这几年药店经营越来越困难,基本只能维持(生存),如果(广州)人社局的政策实施,无疑是雪上加霜。”肖钟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为此,金康药房及广州另外两家连锁药店公司大参林和老百姓,迅速向广州人社局提出反对意见。
肖钟涛坦言,反对不一定有效,悬在药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砍下来。 不公平竞争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金康药房石溪店,是一个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的药品超市。除了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品,这里还经营化妆品、食品、日用品等。药店门口可见油、米和饮料的促销。3月22日下午,偌大的卖场顾客寥寥,店员神情寂然地站在陈列架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百米外的海珠区石溪中医院,一家医保定点基层医院,下午5点多还有不少人拿着医保卡排队缴费、拿药。 肖钟涛说,药店卖油盐酱醋等非药品,当初是应对政策变化的无奈之举。 2009年实施的新医改,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和门诊报销政策。 新医改之前,医院可以对药品加成15%;新医改之后,基本药物取消了加成,由国家给予补贴。但是医保药店并不享受这一照顾。
如此,医院药房就成了国营的平价药房,零售药店原来对医院药价上的优势没有了,患者在医院看完病后,会直接在医院药房买药。 而门诊报销方面,广州自2011年7月1日起,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在社区医院及指定基层医院看门诊,报销标准提高至75%,而在三甲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提高至55%,每月门诊统筹最高报销限额为300元。 “虽然顾客在我们的医保药店可以刷医保卡,但刷的是个人账户,还是自己的钱。”肖钟涛说,“而医院门诊报销比例这么高,我们药店药价再怎么便宜,就算亏本卖,也没办法跟它们比。” 金康药房石溪店的店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老顾客过来买药,非常直接地说:“那些能报销的药,我就去对面医院买啦,那里真的便宜。”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疗保险研究室主任董朝晖的研究,目前整个药品市场的份额,医院占80%,药店占20%。 “这几年,我们药店的顾客渐渐流失,每年销售额平均下降5%。
买保险就是图个太平,保险在线商城欢迎您的光临www.cpic.com.cn。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