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人:重疾轻症中症保险金、伤残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如住院门急诊医疗、住院津贴)以及意外险里的意外伤残意外医疗保险金,都是给被保人本人的,无需指定。在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的情况下,如果被保人身故,保险金将作为被保人的遗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由其法定继承人来继承。 一、保单受益人 很多朋友在买保险时,常会忽略一个细节,那就是如何填写保单受益人。今天,查理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投保人,也叫保单持有人,是具体买这份保险的人。也就是说,保费要从投保人的银行卡里划走; 被保人,就是这份保单所保障的人,只有当被保人发生了合同约定的事故(身故、意外受伤、住院、重疾等),保险公司才赔钱; 受益人,就是最终可以获得保险金的人。 简单来说吧:投保人负责交钱,保险保的是被保人,出事后保险公司把钱赔给受益人。 理解这几个概念后,咱们来具体说下受益人的那些事儿! 二、生存受益人和身故受益人怎么区别? 从保险责任角度来说,受益人可以分为:生存受益人和身故受益人。 生存受益人=被保人本人,不需要指定。比如,重疾/轻症/中症保险金、伤残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如住院/门急诊医疗、住院津贴)以及意外险里的意外伤残/意外医疗保险金,都是给被保人本人的,无需指定。 而身故受益人就和被保人本人没有关系了。由于被保人已离开人世,所以受益人就不是被保人本人了。比如,寿险中的身故保险金、重疾险里的身故保险金、意外险中的身故保险金,都是要赔给他人的了。
划个重点:我们需要去考虑的,是如何填写身故受益人。 如果你买了纯消费重疾险(不带身故)或者百万医疗险,不要一惊一乍的。受益人默认就是被保人本人,不用咱们去指定。 只有买了带有身故责任的保险,才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 三、法定or指定?受益人填写孰优孰劣 身故受益人,涉及两大类: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 先说下法定受益人。我估计很多朋友在买保险时,都默认选的这个。 在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的情况下,如果被保人身故,保险金将作为被保人的遗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由其法定继承人来继承。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当被保人身故后,受益人先由健在的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平分。只有当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均等分配。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当有下面这3种情况时,身故受益金是按照遗产的方式来执行的: 1)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
2)受益人先于被保人死亡,且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3)受益人丧失或放弃受益权,且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咱们举个例子吧。 A先生,给自己买了一份定期寿,保额100万,身故受益人为法定。 如果A不幸身故,这100万保险金将由A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也就是A的老婆、孩子、父亲、母亲4人平分,每人继承25万;如果A是单身且父母健在,这100万将由父母2人各继承50万;如果A是单身且父母中有一人已离世,那么这100万将由仍健在的一方100%继承。 假如A的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没了,那这100万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来平分,也就是由A的健在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来平分。 四、保险法中的受益人规定以及例子
然后咱们再来说下指定受益人。 《保险法》规定,被保人或投保人可指定一人或多人为受益人。受益人为多人的,可以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如果没有明确受益份额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额领取身故保险金。
在国内保险实务中,指定受益人通常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我们再举个例子解释下。 B先生,为自己投保一份保额100万的定期寿,指定第一顺位受益人为太太和儿子,受益份额分别为60%和40%;指定第二顺位受益人为B先生的父母,受益份额分别为50%。
如果B不幸离世,这100万保险金首先是由第一顺位受益人来领,并且是按份额各自领各自的:太太领走60万,儿子领走40万。 如果届时太太和儿子都健在,那这笔赔款就和B的爹妈没有任何关系了,谁让他们二老排在第二顺位呢。
如果B离世的时候,B的太太也没了,第一顺位就剩下儿子了。那么儿子将直接领走全部的100万。和B的爹妈依然没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只要第一顺位受益人有健在的,第二顺位受益人就一分钱也拿不到。
假如B离世的时候,太太和儿子都不在了。这时,才轮到第二顺位受益人领钱,也是按照各自的份额,B的父母各自领取50万元。
五、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比较结论
讲了这么多,能理解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的区别了吧。我在网上看到别人总结的一句话非常好,抄袭一下: “法定受益人,就是该给谁就给谁;指定受益人,就是想给谁就给谁”。
有点夸大,但挺好记的,不是吗?
问题来了,在投保保险时,受益人到底应该选法定还是指定呢? 我的答案是:能指定尽量指定。 最主要的原因是,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理赔手续更简便。 受益人为法定的情况下,理赔时需要所有继承人都在场。除了常规的材料外,还需额外提供能证明自己与被保人法律关系的证明或公证,需要去公安机关或者公证处办理;而且,如果有其他继承人离世,还需提供相关的死亡证明。 也就是说,法定受益人模式下,受益人们得向保险公司证明俩事儿: 1)我们都是合法的继承人;2)我们都到齐了。
想想就挺闹心的是不是? 而在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理赔手续就方便多了。 通常除了提供证明被保人已死亡的证明外,对受益人本人而言,只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就可以领走属于自己的那笔保险金了,而且不需要其他受益人在场。 下面这个是某家公司定期寿险条款中,对于身故保险金申请资料的要求,写的挺清楚了,最后一段话就是写给“法定受益人”的。
除了理赔手续的原因外,推荐指定受益人还有其他原因,但我觉得都不是很关键,就不打算展开了。
六、受益人总结 最近这段时间,总是写产品测评。感觉挺久没好好写保险理念了,感觉挺惭愧的,以后还是尽量穿插着来! 看完这篇文章,我估摸着大伙对于投保时应指定受益人还是法定这个问题,应该有答案了哈。 另外,保险公司都支持修改受益人的,但操作方式不太一样,有些公司可通过邮件方式变更,有些可线上自助办理,有些公司需要柜面办理。 通常变更受益人需要提供几个材料,包括:保全变更申请书(保险公司提供)、被保人身份证件、受益人身份证件、被保人与受益人关系证明。 回头翻翻自己的保单,看看有多少是填了法定受益人? 更多受益人相关文章:保单受益人,案例分析是指定收益好还是法定好 买保险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医疗险受益人定期寿险意外医疗意外险投保投保人条款理赔百万医疗轻症重疾险 赞 (0)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