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穿越一下,拿着50万到30年前,足以在上海最贵的地段买一套217平方米的房子,或者在北京买8套两居室。
如今在北京或上海的市中心,50万只能买到4~5平方米的厕所——如果能散卖的话。 这是我们对通货膨胀最直观的感受。所以当有朋友问到,现在我们买的50万保额,几十年后治病够不够用?测评君第一反应是当然不够! 但测评君仔细思考了之后,觉得拿房价来作为线性比较参考意义不大,毕竟:这就是测评君上面所说的,定价之初就已经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了。
到这里肯定有人疑惑:这只能说明我们买50万保额时不吃亏,并没有解决够不够治病的问题啊。
这就得回到我们开头说的,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所以首要考虑的是保额能不能覆盖财务高压期间的大病治疗费用。
我们人生中,财务压力最大的时期也就是30-60岁,期间经历结婚、生子、买房、养老,从壮年到老年,担负着养育一家人的重任,「病不起」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考虑这段时间的保障是否充足,比考虑70岁以后的疾病治疗费用更重要。
大病治疗费用
从居民消费价值指数(CPI)来看,过去10年的通胀率大概是2%~3%,通俗一点说,就是100元在过去10年时间里每年贬值2-3元。
中国居民消费者指数变化
但这几年医疗成本的增加好像比CPI更迅猛,看病难看病贵的新闻屡见不鲜。
测评君翻到韦莱韬悦(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在2019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报告》,里面提到全球范围内医疗涨幅将达到7.6%,而中国这一数字是10.7%。
比国内的通胀水平高出3倍,非常惊人。
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济能力是不一样的,二十多岁年轻时,预算较低,可以买高保额、短期限的重疾险,随着收入增加,可以再慢慢加保,选择保障时间更长、保障内容更丰富的产品。
配置保险不是个一劳永逸的事,随着家庭人口、身体状况的变化,每3-5年都需要定期检视一下自己的保单,看看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
另一个技巧就是合理搭配重疾险与医疗险。
患一场大病,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像一座冰山:
表面是医疗和手术的开支,背后还有更多隐藏于水下的损失:
本文讨论的通货膨胀是针对重疾险而言的,它一次性给付现金的赔偿方式,势必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但百万医疗险不一样,通常几百元就能买到高达300万额度的医疗险,只要是疾病治疗的合理支出,都能得到保险公司的报销。
医疗险的特点是额度高,更新快,只要身体允许,每年都可以买到最新的产品,所以通货膨胀对医疗险的影响不大。
缺点是不稳定,不能像重疾险一样实现长期保障。
这就使得医疗险和重疾险各自承担起了不同的责任:
医疗险覆盖主要大病医疗支出;
重疾险作为治疗费用补充,以及覆盖因病产生疗养费用和收入损失。
A股在过去30年里都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但这几年随着政策、监管的日渐完善,证券市场越来越成熟,A股也慢慢回归价值投资的正轨。
测评君建议在工作之余,也应该花点时间掌握一些简单的投资技巧,通过股票、基金、债券来配置一部分家庭积蓄,总比纯储蓄或胡乱消费来得更有意义。
但测评君也要非常严肃的提醒各位,投资可以,不要投机。高风险、非持牌、非正规的金融理财都不要参与,比如数字货币、P2P、期货、贵金属交易等。
健康问题带来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去解决,既要有保险的保障,也要努力赚钱,学会投资增值,让家庭现金流更充裕。
更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好身体是阿基米德口中的支点,决定着一家人的生活状况。
买保险保费保险公司医疗险收益期货理财癌症百万医疗监管缺点股票调查购买通胀重疾险 赞 (0)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