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问世至今,平安福一共经历了 8 次升级。
但无论升级多少次,从平安福诞生到现在,毁誉参半。
直到现在,业内也几乎把平安福视为保险组合计划的反面教材。
是否真如大家 diss 的那么差呢?
不吹不黑,今天我们客观梳理一下平安福的进化史。
2016 年 9 月,第三次升级,重疾增加至 80 种,轻症增加至 20 种,同时加入平安 Run 概念;
2017 年 11 月,第五次升级,轻症赔付增加至 3 次;重疾身故保额增加 20%,新增癌症多次赔付附加险,
2018 年 11 月,第六次升级,重疾由 80 种增加到 100 种,轻症由 20 种增加到 30 种;
平安福最大的特点,是开了产品形态的先河——
主险以「终身寿险+提前给付重疾险+长期意外险」的形式,三位一体,全方位打包。 给消费者一种:花一份钱买到三份保障,一步到位的感觉。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最大的捆绑式组合特点,在为平安福占领市场的同时,也被市场疯狂喷成了箭靶子。因为这类提前给付型重疾险,都有一个特点:
当罹患重疾时,理赔过后会同时扣除主险寿险的保额。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买了平安福主险(终身寿) 50 万保额 ,附加重疾险 50 万,那么得了重病后,拿到50万理赔款的同时,主险的保额也归零了。
(说好的保障更全呢?说好的一份价格买多份保障呢?结果好像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呢!)
而同样的价格,分开购买一份重疾险和一份寿险,两个产品都可以赔付,相当于多拿到一份钱。
这个问题,直到今年这一次升级成平安福 20 后,才彻底改掉。
另一个被诟病的点是高发轻症缺失。
市面上其他重疾险在设计轻症病种时,几乎都涵盖 25 种核心重疾所对应的轻症病种。
但是平安福的轻症,不仅将「极早期的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一种病种,拆分为三个疾病(早期恶性病变、原位癌、皮肤癌)。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高发轻症也不包含在内,它们是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脑介入手术。
这也导致后来因为这几种高发轻症,产生了不少闹上法庭的理赔纠纷案件。
缺失的这几个高发轻症,在被怼了好多年之后,才终于在第七次升级成平安福 2019II 的时候,补上了这个漏洞。
至于后来增加的癌症多次赔付附加险(第五次升级成平安福 18 时增加的亮点),可以让用户最多拿到三次的癌症赔付,是很大的亮点。
但是想要拿到癌症多次赔付,却没有那么容易。
举个例子:
买了平安福,并附加了癌症多次赔付的老王,想要拿到癌症多次赔付,那第一次得重疾,必须得是癌症。
第一次赔完 50 万之后,再过 5 年,老王又有癌症了,才又会赔 50 万;
又要 5 年之后,老王又有癌症再继续赔,合同这才结束了。
相比于市面上产品的癌症二次赔间隔期只要 3 年,不限制首次患病病种,平安福要求首次重疾必须是癌症,且得间隔 5 年才可以获赔的形式,既落后也异常严格。
首创的平安 Run 计划也被吐槽,中看不中用的鸡肋。 该计划只要达成活动中相应的运动目标(至少累计 18 个月,每个月至少 25 天,每天运动超过一万步,差不多相当于 7、8 公里吧),就可以获得包括保额提升在内的多项奖励。再加上捆绑长期意外险之后,贵得离谱的价格……
几乎让平安福被 diss 成了保险组合计划的反面教材。
有意思的是,不好的声音几乎全来自业内,民间声音寥寥。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从 2013 年到现在,平安福每年都升级,每次都增加了更多的保障。 当然,每次也增加了一点点保费。 最近这一次的升级,产品最大的变化,就是主险形态的变化。 它不再是单一「终身寿险+附加重疾」的形态,而是回归到了单一重疾主险的形态。 (长期意外险在上一次也就是 2019 年的升级中,已经不再强制要求捆绑。) 重疾是必选,终身寿险和长期意外险都是可选附加险,重疾与身故的比例是 1:1,保额相同。 所有附加险都可以自由选择,主险终止后,长期附加险依然有效。 (手机打横观看,效果更佳) 保障方面,最新版本平安福 2020—— 保障 100 种重疾,赔付一次 100% 保额; 50 种轻症,最多赔付 3 次,每次 20% 保额;70 岁之前,每赔付一次轻症,重疾保额增加 20%,最多可以赔付 3 次,也就是 60% 保额; 可选附加身故保障,赔付 100% 保额; 可附加癌症多次赔付,不管新发、复发、转移癌,都可以赔付,最多赔三次,每次赔付 100% 保额,每次间隔 5 年。 从结构上来说,总给人一种“不求上进”的感觉。 毕竟,如今的热门产品,轻症赔付比例都涨到了最少 30%,还增加了中症保障。 让平安骄傲的癌症二次赔,后起之秀们做的也比它更优秀。 市面上大部分产品的癌症二次赔间隔期只有 3 年,而平安福依然保持着 5 年的间隔期,获得理赔的难度更大。 总的来说,平安福 2020 在保障责任上,和平安福 2019-II 变化不大。 但在大家 diss 得最多的费率问题上,终于做了让步。 略微做了下调,降幅 2%±。 这次打破了升级即涨价的一贯传统,是否真的做到了回馈客户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平安福的争议 平安福的价格体系,像极了国内的楼市。降价就会引发骚乱,引发退保潮。 除了选择横盘,或者变相降价,在目前的状况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今年 2 月,平安 2019 业绩投资者会上,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公开表态: “以后平安产品的改革,将更多的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 但似乎,执行部门和高层的决策并没有达成共识。 用户的真实需求是,花的每一分钱,能买到实在的保障上,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花头上。我们来看看这一次,平安福升级之后下调的保费,是否做到了满足客户需求。
30 岁的男性,购买平安福 2020,50 万保额,保至终身,附加癌症多次赔付,30 年缴费,每年保费要花 14606 元,总保费要接近 50 万。
假设一家三口,30 岁男性、30 岁女性、0 岁男孩,分别购买 50 万最基础保障。
一家人每年的总保费差不多要 4 万元,再把一些意外险和医疗险全加上后,保费直逼 5 万。
这样的保费支出,对于一个年收入 50 万,甚至是 100 万的家庭来说,轻轻松松。
但对于大多数年收入是有10、20万的家庭来说,每年差不多要花掉一半的收入。
有多少家庭能负担得起呢?!
然而急于卖出产品的代理人,是不会帮你考虑到这些的。
他们只会劝你,反正这些保费不会白交,最后都能拿回来。
如果一年付不起 4 万保费怎么办?
那是你的问题,收入低是硬伤,不能怪产品贵。
看似定价合情合理,但依然高于市场同类型产品。 我们不拿价格拦腰砍的互联网产品对比,免得有些人觉得是拿奥拓来类比奥迪,显得不公平也不客观。 就和自家的平安福上福 2020 比。 在保障内容几乎完全一样的情况下,30 岁的男性,投保 50 万,保终身。 平安福每年保费 12656 元,缴费 30 年,总保费是 379680 元。 而平安福上福每年保费 12675 元,只需要交 29 年,总保费比平安福少了 12105 元,还多保障了 10 种轻症。 (平安福保障 50 种轻症,平安福上福保障 60 种轻症) 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内味了?! 在测算保费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平安福 2020 如果选择 30 年缴费,男性在 34 岁之后开始投保,总保费会比保额还高,就是俗称的保费倒挂。 但是问题又来了,大多数买保险的不正是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么? 这个杠杆怎么破? 代理人会告诉你: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想要回本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你只需要在 70 岁之前患上 3 次轻症,就可以额外增加 30 万重疾保障,也就是重疾保额会变成 80 万。 不信你算算看,50 万基本保额,1 次轻症赔付 20%,就是 10 万;3 次轻症赔 30 万,3 次轻症之后再患重疾再赔 80 万,一共获得 110 万理赔。 按照现在社会压力下,大家的工作状态和作息饮食习惯。 作它个五年十年的,这个小目标还是挺容易达成的。 只是这套营销宣传似乎陷入了悖论怪圈。 根据我不算高的样本了解,一个年收入 100 万的家庭,一般不会购买 50 万的保险。 因为他们不缺这 50 万的风险,即使遇到了 50 万的风险,根据他们的能力也可以自己挣出来。 所以,我理解中,有 100 万年收入的人,想的应该是 1000 万的保障。 那一年得买 20 份平安福才能顶得住,但 20 份年保费又差不多赶上收入了,这又该怎么破呢? 平安福未来出路 根据中国平安 2019 年财报,2019 年平安福销售了 157.32 亿,但却退保 5.74 亿。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