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保险行业目前的估值处于底部,很多人将此现象与2012年银行板块低估时进行对比,由此认为保险行业的价值严重被低估,很多券商也将几大保险公司列入了买入评级。一方面,保险股的估值评判与银行股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并不能因为保险股的股票价格与内含价值比(P/EV)创新低而认为其被低估。以欧洲14家保险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P/EV为参考,可以看出,这些保险公司2011年的内含价值明显下滑,其中更有13家公司的市值跌破内含价值。
2012年,在盈利能力并未恶化的前提下,银行板块平均估值长期低于1倍的PB,有的银行股PB最低时曾达到0.7倍,跌破了清算价值。这样的现象在2008年-2009年许多国外大银行身上也出现过,主要起因于市场对银行坏账的连锁反应与还债能力的担忧,以及对账面价值的不确定性。
整个保险行业的估值水平为2013年预测内含价值的1-1.2倍,最低的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仅为1.06倍。因此,很多人认为,与2012年的银行股类似,在行业盈利能力没有出现恶化、业绩依然有保证的条件下,保险股的估值水平却处于历史底部,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的新业务没有任何价值,难道不是被低估了吗?
内含价值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虽然简单来说,它是以下三项之和:分配给适用业务的自由盈余、要求资本扣除持有要求资本的成本之后余额,以及有效业务的现值,但是它的计算是建立在许多假设的基础上的。比如平安保险在计算内含价值的时候,运用了资金投资收益率4.7%、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185.6%等诸如此类的假设。
尽管各国精算师协会组织对内含价值表达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各公司仍然会对不同的保险业务采用不同的假设以及计算方法。比如,风险折现率的假设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再者,内含价值的计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包含了一些未来的利润成分,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的发展情况与引用的假设不符,会对保险公司的价值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实际实现的投资收益低于假设,或者退保率高于假设,都会影响到公司的价值。
另外,内含价值的计算对有些假设的敏感度非常高。据德勤2012年7月发表的关于MCEV(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的研究报告,每当折现率减少1%, 一些西方大型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会减少15%-30%。
因此,尽管现在中国保险公司保险股都创下了新低,但并不能由此就断定其估值被低估了,它们的市值永远存在跌破内含价值的风险。
也许有观点会认为,中国保险公司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产主要投向为安全系数极高的债券、存款等,违约风险很小。这个没错,可是并不代表没有风险。
另外,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主要来源于寿险业务,而中国的寿险行业的深度与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着显著的差距。况且,不同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的养老保险(寿险的一部分)基本是基于国家提供的养老保险,对于个人来说,并不偏向于购买商业保险,而是通过多年的储蓄来解决养老的问题。其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并且商业养老保险在短期内无法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这也意味着,寿险行业的发展既存在着机遇,又存在着挑战,股票内在的价值无法在短期反映出来。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很多人都认为AAA评级的次贷不可能亏损,美国的信用评级不可能会被降级,持有主流货币发行的国债不可能有违约风险,利率不可能变成负数。这些曾被忽略的风险,被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都一一发生了。所以,在分析一项投资未来的价值的同时,更要看清它会带来的风险。仍以中国平安为例,作为一只保险股,它的历史价格波动性非常大。如果用传统的VaR风险评估模型推算,以历史数据作为依据,它在一天里有5%的概率其跌幅会超过4.5%,在一个月里有5%的概率其跌幅会超过21%。
近期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可以发行次级债券的规定,也使保险行业获得了多种融资的渠道,流通性与偿付能力的压力都有着显著的减少。另外,目前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增加了大众对于未来养老风险的担忧。不过这同时也是商业保险的机会,会有更多的人以选择商业保险的方式来规避未来的风险。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