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12日具有多重身份,它既是护士节,距离母亲节又仅有一天之隔,此外,它也是“5.12地震”6周年纪念。距离那一场浩劫已过去6年,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但是,地震在带来伤痛的同时也带来思考。对于保险行业而言,5.12带来的反思远比伤痛多:面对巨灾,保险行业该如何作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保险行业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各保险公司建立起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报案电话畅通,保证人员及时到位,建立了绿色理赔通道,让受灾群众尽早得到保险赔款。
虽然保险公司在第一时间救灾,其心可赞。但是不得不承认,保险公司对于地震的理赔力度非常小。据统计,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达到200亿美元,但能够进行保险理赔的只有10亿美元,仅占全部损失的5%。同样是自然灾害,2005年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受灾地区共获得400亿美元赔偿。由此可见,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属于发展阶段,据毕马威公司早前的数据显示,13亿中国人中只有4%投保个人保险,而美国有77%的人拥有各种寿险。对于地震这类的巨灾保险,我国尚未推出。
事实上,成熟的救灾机制中保险公司的救灾力度应该赶在政府救助前面,这在我国恰好有点本末倒置。在美国、日本等地都有较为成熟的地震保险,这也是我国保险行业亟待发展的一个保险产品。
日本最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其地震保险体制相当完善。日本实行的是独特的地震再保险险种,形成由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分担责任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保险公司是主导,政府承担了部分压力,降低了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
在日本,购买地震保险的人数不在少数。比如日本高知县,69%的人在购买保险时购买了地震保险。民众的保险意识相对较强。
美国加州也是地震多发地带。上世纪80年代,加州政府强制要求经营住房财产险的保险业者同时销售地震保险,但是1994年的洛杉矶地震将大批保险公司赔垮,这之后,许多保险业者拒绝提供地震保险。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加州成立了一个由保险业者自由参加和出资、由公共机构管理的加州地震局。地震局通过贷款、再保险、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积极管理,加州地震每年的保费收入约为5亿美元,最高可进行总额80亿美元的保险赔付。加州的房屋地震险中70%以上都由加州地震局承保,共75万份保单。
除了上述是日本、美国两个国家外,新西兰也是一个在地震保险中做得不错的国家。新西兰的地震风险应对体系主要有地震委员会、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三部分组成。一旦巨灾发生,地震委员会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保险公司依据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而保险协会将启动应急计划。
在汶川地震后,我国许多保险专家呼吁要建立巨灾保险体系。但是由于巨灾造成的损失过于巨大,单个保险公司无力承担以及巨灾保险保费昂贵,大大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担范围等原因,我国巨灾保险体制的建立依旧还只是在路上。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