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实际上是我发2005年38号文件确定的。
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的人群,退休待遇领取的叫做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
①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②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③对于1997年以前实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参保缴费或者视同缴费的工作人员,还可以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比较特殊,是由各省市自行确定,而且还涉及到一个过渡性系数,一般是1%~1.4%。
山东省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
一般来说,缴费年限39年和40年同一年退休,相差的多是参加工作之前的年限。比如说,40年是1980年参加工作,39年是1981年参加工作。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由于我们个人账户养老金是1992~1997年之间建立的,如果两个人的缴费基数完全相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一致的。
大家养老金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养老金差一年、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缴费年限差一年。
缴费指数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实际上等于缴费当年本人所有缴费月份基数之和÷缴费当年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简单的说,如果我们按照60%档次缴费12个月,当年缴费指数就是0.6。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等于所有缴费指数之和除以缴费年限,如果没有视同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计算的缴费年限就只是实际缴费年限。一般来说,缴费指数都是在0.6~3之间。
有的人还会混淆概念,把39年零1个月工龄算作40年工龄。实际上算作缴费年限时,每一个月就是一个月,都算作0.0833年,没有四舍五入,没有直接进一。
假设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话,缴费年限39年和40年,基础养老金会相差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过渡性养老金会相差1.3%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山东省),合计2.3%。按照山东省公布的2018年社会平均工资6260元计算,养老金会相差144元。
如果平均缴费指数低,当然养老金待遇也会低。
不过以后增加养老保险,增加的养老金钱数也会更多的。
所以,缴费年限39年和40年养老金待遇差距真的不小,也可以看出养老保险缴费时间越长越划算了。
如果有条件还是尽量养老保险长缴的好,毕竟退休后养老金较高也是影响我们后半辈子的事情,肯定是很划算的。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