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一般也是有国资部门统筹规划的。但相对而言,一系列国有企业的隶属,也反映了他们工资收入的高低。级别越高的国有企业,职工收入水平越高,也是大概率事件。
职工的工资收入,实际上决定了职工的缴费基数高低。缴费基数越高,退休金越高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说基础养老金,按照300%的基数缴费每一年基础养老金可以多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按照100%基数缴费只能多领取1%。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钱数,也会由于划入金额的提高而不断增多。按1万元基数缴费,一年进入个人账户9600元,而按照3000元基数缴费进入个人账户只有2880元。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就等于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实,缴费档次也会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的问题。由于一些地区在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时候使用的是平均缴费指数,或者压根就没有视同缴费指数,直接按照实际缴费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因此,后期的缴费基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待遇越高。
另外,不同级别的企业使用的社会平均工资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省市区的省直企业要按照省直企业的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而很多市级企业要按照该市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养老金。一般省里计算养老金的基数更高一些,也会造成养老金待遇的差距。
除了基本养老金以外,其实有一些特殊企业的养老待遇,还有补充养老机制——年金制度。
年金一般是个人缴费不超过缴费基数的4%,单位不超过8%,共同缴纳形成的。退休后可以一次性领取,也可以按月领取。
目前全国有9.6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保职工2548万人,大部分都是央企和大型国企,像一些地方企业都是没有建立年金制度的。
养老险企业福利补助的问题。
实际上,有一些待遇都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可发可不发的。比如说住房补贴、房租补贴等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享受到的待遇,只要单位条件好,有足够的能力发放也没人反对,但是也不是强制发放。像央企等大型企业,一般成立的时间较早,有关制度规范也早已经建立,一些企业会在基本养老金以外额外发放一些补贴补助待遇。
所以,其实并不是由于企业级别不一样,养老待遇不一样。主要还是企业的养老制度和职工的缴费基数,产生的养老待遇差距的原因。未来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待遇会越来越公平的。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