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迅速,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覆盖面已经达到15.8%。在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外经贸企业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信用险的保障,来规避风险。
甄别机遇与陷阱 资信调查不可或缺
在跨境交易中,如何认清与谁交易,买方信用、实力如何,这些都是决定货款能否安全收回的重要问题。在中国信保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内某企业通过代理人与美国买方签署了布料出口合同,随后买方要求货物先出口至香港,再由买方自行负责运至美国加州。然而货物应付款日过后,美国公司却拒绝付货款,理由是所谓的“代理人冒用公司名义与国内企业发生贸易,公司对合同有效性不予承认”。
“出口企业要着重核实合同买方主体,不能轻信买方人员身份。”据中国信保理赔专家介绍,今年以来,买方在货物抵港收货后随即宣布破产或直接失踪的案件屡见不鲜,给我国出口企业安全收汇带来重大风险。还有一些国外买方依靠其对货物出口目的地国家法律较为熟悉的优势,恶意利用当地法律法规漏洞来拖延或规避付款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应定期通过专业渠道对贸易买方企业进行实时资信调查,及时了解买方的资产情况、财务状况等,而海外资信调查也是帮助企业有效筛选、认清买方以及实时监控买方风险的重要基础。
拒绝不平等条约 谨慎规范签订合同
在中国信保的另一个案例中,国内某出口商向意大利买方出口了价值约140万欧元的高科技产品,然而买方收货后却以产品存在质量瑕疵为由拒付全部货款。由于出口商在与买方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买方承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付款”,并按照合同约定在出运前取得了专业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最终买方在出口商与中国信保的双重施压下,承认拖欠货款的原因是其自身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并出具了分期还款计划,出口商的收汇风险得到成功化解。
中国信保理赔专家强调,签订严谨、规范的书面合同是维护贸易双方合法权益、防范贸易纠纷隐患的基本前提。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商往往处于贸易谈判的相对弱势地位,通常会为获取订单对国外客户迁就退让,而国外一些强势买方与中国出口商签订的多为格式条款,其中可能隐藏大量的“不平等条约”。例如在合同中制定“货物自提单日起物权即转移至买方”的条款,这意味着尽管出口商持有提单,但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给买方。因此,出口企业尤其应重视支付方式、产品检验、物权保留、质量异议等关键条款,还应注意保留贸易合同、提单、报关单、往来函电等各种双方连续的货物流、资金流记录。在发生实际收汇风险时,这些记录不仅能证明双方的贸易关系,而且能够成为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有力旁证。
“我国"出海"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差别较大,相比之下,中小微企业国际贸易经验不足,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较弱。有的出口企业认为以付款交单、信用证结算的业务没有风险,认为老客户、老买方没有风险,忽视买方汇款路径多变、更改订单抬头或收货人等细节。很多时候,正是这些贸易细节暗藏着潜在的买方风险。出口企业应借助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力量建立全程的风险控制体系,持续关注买方经营状况,实时监控收汇风险。”上述专家如是建议。
加大竞争筹码 信用险撬动银行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信保正逐渐加快“走出去”步伐。今年以来,该公司在英国伦敦设立了办事处,向俄罗斯、巴西、迪拜、南非派驻了工作组,并先后与巴西银行、墨西哥对外贸易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等外国机构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旨在推动对中资企业出口、承包当地工程的融资保险服务。
“近年来,通过加强与中国信保、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公司充分利用金融资源成功拓展了包括南美某国集装箱起重机项目在内的多个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项目。”上海某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称,通过投保出口买方信贷保险,贷款银行愿意为海外业主提供中长期的跨境外币融资,从而增强了公司的国际接单能力和主导商务洽谈的能力,目前中国信保已为公司的30多个海外项目出具了兴趣函、意向书和保单。
据中国信保的专家介绍,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融资;二是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并将保险单项下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银行向其提供融资;三是由银行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债权直接向中国信保进行投保。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工程承包、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领域的国际竞争不仅表现在品牌、技术、质量、价格和服务上,融资条件也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而选择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撬动银行融资,配合业主取得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往往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起到关键作用。
提示:综上可知,信用险能够加大企业“走出去”的竞争筹码,但机遇与陷阱需要甄别开来。此外,出口商要拒绝不平等条约,谨慎规范签订合同,提高出口风险意识。以上为保险为您提供的关于保险内容的介绍,具体的保险产品咨询和服务内容,请访问保险官网www.cpic.com.cn及拨打客服热线95500进行咨询。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