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协公布对保险行业评议结果:三大原因致出现虚夸诱保、索赔退保难等现象。
近20年来,保险业正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被认识和接受。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保险的同时,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各种纠纷也越来越多,保险投诉呈上升趋势。7月24日,省消协公布了6大公共服务行业中保险行业的评议结果,并总结出九大误区提醒消费者。
省消协对保险行业进行调查评议后分析认为,目前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保险代理人在“卖保”过程中虚夸保险功能,盲目承诺和扩大保险范围,掩盖一些免责条款的内容,诱使消费者投保。同时,投保人还时常面对索赔难、退保难等问题。此外,消费者不细读保险合同的细节,对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不清楚、不明确,很容易造成权益受损。部分消费者选择险种时不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或偏好某些险种造成保障不全面,或重复保险造成保险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省消协调查分析后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险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保险公司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市场份额,不注重市场效益,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擅自扩大保险责任等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保险代理人队伍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代理人素质差,为争取保单不择手段,欺骗投保人,直接或间接侵犯保户的正当权益。三是消费者缺乏相关保险知识,在发生保险纠纷时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购买保险九大误区
甘肃省消费者协会通过对保险行业进行评议调查,总结出了九大误区提醒消费者。
买保险是为了投资
返还型险种所具有的本金返还、利息给付等功能,只是保障功能的一种补充,是为了满足购买者的某种心理,吸引购买者而设计的。因此,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保障而非投资,如果消费者基于投资回报的初衷而购买保险,那就本末倒置了。
家长不投保为孩子投保
有些家长想通过为孩子买保险的方式给孩子积累一笔生活教育基金,这种方式并非合适。家长一旦发生意外,整个家庭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纵使孩子拥有一纸保单,也不能发挥作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作为被保险人,孩子作为受益人。
单位有福利无需买保险
有些消费者在单位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待遇,认为没有必要参加保险了,这种想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客户在单位享受的各种福利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也较窄,这些福利正逐渐向社会统筹保障过渡。
购置保单越多补偿越多
有些人认为,对同一标的投保越多,发生财产损失时赔款也就越多。其实不然,在超额投保和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发生保单中约定的保险责任时,保户只能得到实际损失的赔付额。
选择便宜险种最实惠
有许多投保人在投保时总想买最便宜的险种,但保险的费率是根据死亡率、利率、营业费率经过严格计算得出来的,不同险种只是不同的搭配而已,其价格效用比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价格便宜与否不应该是投保考虑因素。
代理人离职利益受损
有些准保户常常担心业务代表离职后,保险公司会忽视对他们的服务,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针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
可随时提取保险本金
有些投保人认为买保险与到银行存款一样可随时提取本金,对保险代理人推荐的保险未加斟酌便匆匆签单。之后由于各种原因要求退保,当发现退保金少时便抱怨保险公司不守信用。如果保户投保后短期内要求退保,保险公司一般在处理保单头两年时,只能退给保户少部分保费。
瞒病情让保险公司承保
个别投保客户发现在投保寿险时,将自己的病史、职业等因素告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可能在标准保费基础上加费承保。这些客户便想如果在投保单上不告知这些事项,保险公司便可按标准率承保,这样就可少支出一笔保费。其实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保险公司要对主风险人群进行加费或拒保甚至退保处理。
请人在保单上代签名
有的客户为了方便,请人代他在投保单上签名。这些客户并不知道亲笔签名这道手续不能省略,因为任何经济合同只有订立双方签字同意方能生效。如合同的一方未签名认可,合同便自始无效,当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就不会进行赔付。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