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放在当今社会,应该改成“久病床前,无法有孝子”才更加恰当。谁不爱自己的父母,但一边是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一边是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各项生活开支……
面对这样纠结困境的中年人,不在少数。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对于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老人,或许近期扩大试点范围的长期护理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长期护理保险是什么?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宗凡提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通过大家共同缴费的方式筹集资金,为那些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以及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费用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的目的在于化解失能人员家庭护理费用负担。
举个例子,在试点城市的上海老人陈阿婆,已经用上了长期护理保险。陈阿婆今年89岁了,患有帕金森、生活不能自理。每周有5天护理员都会到家里为她提供一小时的专业照护服务。根据政策,通过评估的老人,根据失能程度等级不同每周可获得3到7小时的服务。陈阿婆每周5小时的上门医疗照护,费用65元1小时,自己只需掏6.5元,其余90%由长护险基金支付。
二、长期护理险真的能实现“老有所护?”
其实,国家在2016年就开始尝试推行长期护理险,但历经4年至今,仍只是在小范围内试点运行,无法大规模推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我国的护理认定评价体系并不成熟。
护理服务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失能等级按比例进行赔付的,比如照顾能够正常行走、穿衣、吃饭的老人是肯定没有比照顾脑梗,手脚肌力不足的老人费时间的。
如果服务提供者和项目不明确,再加上护理评估体系不成熟,很容易形成夸大护理需求,骗取现金的现象。
我国入家护理服务并不成熟。专业入家护理服务与我们想象中的照顾老人其实有很大的差别,专业的护理服务需要细致到项目、时长和流程,我们现在还未达到这种水平。
2、其他可以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人才缺失。
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以住院的护理服务,但专业护理人才缺乏,一直大量依靠学历低、缺乏专业医疗服务训练的护工。再者,随着年轻人口城镇化明显,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服务者跟不上。最后,我们护理行业的技术落后的,很多服务依赖传统人力完成,无论是护理技术还是辅助设施,都很不成熟。
从这三点来看,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行长期护理险,但是未来道路还是很长的。
三、应对年老失能,还能靠什么?
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正在面临巨大的养老负担。那么,在长期护理险仍在试点,社保的保障范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规避风险,给自己的生活足够的保障呢?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不论是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都还在进一步探索中。我们可以简单看下商业保险里哪些有失能赔付,不用纠结护理费用的问题,因为长期瘫痪在床,无外乎是由于疾病或者意外引起的。
其中常见的保障险种,同样可以应对长期失能风险的有:
1、意外险
失能人群中,很多都是由于意外导致的高度残疾。如果配置了足额的意外险,万一风险来临,很大程度上能应对这部分风险。
所以如果配置了高额的意外险,当意外来临时,可以一次性获得赔付残疾赔偿金。
2、重疾险
很多严重疾病,会导致基本生活能力的丧失,比如脑中风就是非常高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其实重疾险中和失能相关的疾病,还是很多的,比如脑损伤、瘫痪、植物人、脑中风、帕金森等。如果到达失能状态且符合重疾标准,就可获得重疾险赔付。所以购买了重疾险,其实也能应对失能风险。
还有部分重疾险会包含 “长期护理金” 责任,如果没赔付重疾,但达到了约定的护理状态,就可提前给付护理金。
3、寿险
虽然从定义上来说,寿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但目前很多寿险都带有全残责任,达到相应的伤残状态就可以获得寿险赔付。比如某寿险对全残的定义:
(1)双目永久完全失明;
(2)两上肢腕关节以上或两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3)一上肢 腕关节以上及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4)一目永久完全失明及一上肢腕关节以上缺失;
(5)一目永久完全失明及 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6)四肢关节机能永久完全丧失;
(7)咀嚼、吞咽机能永久完全丧失;
(8)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或胸、腹部脏器机能极度障碍,导致终身不能从事任何工作,为维持生命必要的日常生活活动,全需他人扶助的。
我们配置保险时,要学会搭配不同险种,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是应社会需求出现的产物。每一个生命都是无价的,都是需要被尊重的。希望,我们老去的时候,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本文链接:https://www.wts999.com/bxbk/38061.html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