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思想里,精神疾病不配为病,焦虑症抑郁症都只是自己想不开的表现,过几天就好了。每当出现抑郁症自杀的新闻时,评论里总充斥着不和谐的声音。
看到很多充满恶意的评论,我的内心总是不舒服的,可以不理解但不应恶语相向。中国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并非每一个都像评论中说的那样脆弱不堪。他们之中有社会底层人员,也有寻常百姓,更有社会精英。
很明显大家对抑郁症还处于低识别低认知的程度。据统计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药物治疗。
看似安静阳光的少年,有可能也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而抑郁症患者也有购买保险的需求,在投保时却四处碰壁。
抑郁症患者普遍有睡眠障碍,早醒且不再能入睡,长期以往伴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疼痛等症状,因而需要长期服药。久而久之形成了药物依赖,极易诱发心血管、免疫系统等疾病。
因此重疾和医疗险的核保,对抑郁症有严格要求。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消极的自残、自杀观念或行为。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其中63%有精神障碍,40%患有抑郁症。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等 。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也是最不可控的。
另一方面,在最新修订的《保险法》中第二章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得拒赔无民事行为能力(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人。
因此为了避免理赔,很多保险都有明确的健康告知,对抑郁症患者的审核更加严格。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对于这种不稳定性,保险公司自然是谨小慎微,不敢贸然承保。
那么抑郁症患者难道真的无法购买保险么?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看健康告知:如果不包含精神类疾病,则表示可以投保。如果包含,可以尝试智能核保或人工加费承保。
看免责条款: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自杀在免除责任之外,则表示可以获赔。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产品就可以投保。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