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保优赔
保优赔 保优赔理赔 明化保险 深圳明化 全国理赔热线
保优赔保险理赔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保监会鼓励民营资本入行 首次明确持股可超20%

loadingloading
[提要]【摘要】继5月银监会、证监会相继出台落实国务院民间资本“新36条”的相关实施意见之后,保监会也于日前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
  【摘要】继5月银监会、证监会相继出台落实国务院民间资本“新36条”的相关实施意见之后,保监会也于日前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首次明确对于符合条件的民营股东,单一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保险公司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
  首次明确入股比例
  《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保险公司,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相互保险组织、自保公司等试点,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保险中介机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等。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通过发起设立、受让股权、认购新股等多种方式投资保险公司,促进保险公司的资本多元化和股权多样化。对于符合条件的民营股东,在坚持战略投资、优化治理结构、避免同业竞争、维护稳健发展的原则下,单一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这是保监会对于民营资本入股比例的首次明确。
  事实上,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保险业是最早对民营资本开放的。在此次《实施意见》出台之前,保险行业中早已不缺民营资本的身影。2002年,当时由自然人控制的北京源信行投资咨询公司和北京宝华投资公司接手平安保险原第二大股东招商局出让的全部股权,从而跻身平安保险当时的前十大股东行列;后来的民生人寿、天平汽车保险、国华人寿等都是由民营资本主导的保险公司。
  一位保险业内学者表示:“继险资13条投资新规之后,保监会鼓励民营资本"入行",无疑是进一步明确"市场先行"的监管思路。有了入股比例放开到20%以上这一规定,意味着民间资本投入保险公司的股权比例有文可循,是基于保险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单一持股比例过低,可能导致民营资本投资的险企股东众多但股权比例普遍不高的问题,引起激烈的控制权之争,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和持续性经营。”
  长期投资理念需树立
  保监会数据显示,虽然民营资本在保险业内渗透不浅,但是不论是财险市场还是寿险市场,占据行业靠前的依然大多是“国字号”背景的保险公司。“反观欧美成熟的保险市场,民营保险资本"唱"绝对的主角。”上述学者称。
  保险行业是一个需要大规模长期投入、稳定发展的行业,盈利期比较长,根据国际经验,一般需要5~7年才能实现盈利。对于某些追求短期利益目的的民营资本来说,可能最终会选择无奈抽身。
  对此,《实施意见》强调“引导股东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进一步了解保险业的发展特点和经营规律,为民营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鼓励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具有持续出资能力的企业参与投资民营保险企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保险公司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
  而在经营本身,《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保险企业差异化发展,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思路,针对市场空白领域和社会急需、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拓展保险业务,基于客户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在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
  但上述学者表示:“此次只是实施意见,条款上较为模糊,譬如民资"单一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中"适当放宽"的具体界定为何,尚不清晰,在民营资本投入保险行业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细则来指导和规范。”
  【提示】有关人士表示保监会网站每月公布的大量股权转让申请结果,买方和卖方名单中民营资本屡见不鲜。而频繁更换股东,最终受害的肯定是保险公司本身及其保险客户。



温馨提示:在实际保险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理赔圈发布,保优赔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保优赔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进行删除。

还有其他保险和理赔问题?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loading
  • 看不懂保险条款
  • 不清楚如何挑选保险产品
  • 如何快速申请理赔
  • 被拒赔、被少赔怎么办
  • 其他
请选择预约的问题类型
请输入2-6位中文字符的姓名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loading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

loadingloading

预约成功!

理赔顾问将在预约成功后30分钟内与您联系,请您注意接听来电,谢谢!

热门问答

最新资讯

更多>>
在线咨询

全国理赔热线

(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

电话咨询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