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平安的寿险改革一直为业界所关注。近日,中国平安发布2021年中期答卷。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如何?平安寿险改革的效果怎么样?难点在哪?
“今年整个寿险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期,股价波动比较多,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大家都很关心中国平安的寿险改革,实际上,我们是针对整个行业面对的困难进行改革,整个集团都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步伐迈得很大。“8月27日,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就上述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表示。
谢永林以中国平安的业绩举例,“人们把中国平安当成一个保险集团,其实它是一个综合金融集团,虽然这两年寿险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中国平安的收入来源是多元的,财务稳健,比如财产险、银行、资产管理、科技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都很强劲,可以说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根据中报披露,为提振股价,中国平安宣布分红增长与营运利润增长同步,并计划在一年内斥资50亿元至100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票,同时高管承诺增持。但谢永林认为,回购股票仅是短期措施,长期来看公司管理层会继续坚持“金融+生态”战略,”方向搞准了一步一步走,好好干活,把业绩回报补上来。“谢永林如是说。
寿险改革在如火如荼进行
作为寿险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平安自2019年将“人海战术”战略转向“健康人力”策略。传统个人代理人渠道,正是公司发起第三次寿险改革的重中之重。谢永林对此表示,寿险改革围绕渠道和产品,包括传统代理人渠道、银行保险业务渠道、区拓渠道及兼职代理人渠道。“每个渠道构建起来都是很艰难的,但是构建这些渠道非常具有典型性。比如,用”寿险+“(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综金+“(保险+综合金融)、”服务+“(保险+综合服务)来指引寿险产品改革。”只有高频、互动、有黏度、有温度的综合金融互相转换起来才会更加容易。“谢永林说。
据介绍,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改革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数字化改革确保绩优队伍继续扩大规模和提升收入。二是减劣提优,吸引更多优质的代理人进来,替换低质量代理人。事实上,最大的难点在于代理人渠道改革,难在要改变几十万人。
寿险改革已实施近两年,谢永林表示,“寿险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希望大家耐心给时间。”
据2021年中期报告披露,上半年中国平安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87.78万人,较去年同期下降14.3%;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236.84亿元,同比下降14.5%。但从另一组数据似乎已看出平安代理人队伍改革初现起色,中期报告显示,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费为9350元/月,同比增长 23.8%。
科技已经渗透到平安的细胞中
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科技业务总收入488.09亿元,同比增长14.2%;营运利润69.62亿元,同比增长72.1%。而包括金融壹账通、汽车之家、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的总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相比2020年的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近两成。
“科技赋能显示出来的威力很明显。”谢永林表示,“‘金融+科技’战略的持续深化,不断创造并催生新模式与新业态,”科技对于平安金融业务的增长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细胞中,为平安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谢永林举例说:“中国平安的新一贷业务,最快可以实现1秒放款。这背后是系统审批,系统审批背后又是模型数据在起作用。此外,在防范风险方面,平安微表情技术支持信贷业务提升信审效率和准确性,减少33%的信贷损失;AI催收逾期贷款累计金额达1737亿元,同比增长96%;AI催收的30日回退率7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凭借多年建成的集群式科研创新体系,通过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能力广泛应用在金融主业,赋能金融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优化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3508项,累计达34920项。目前,金融科技及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数保持全球第一位,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前三位。
在谈及未来科技投入的方向时,谢永林表示,平安将聚焦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的底层技术创新,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未来,平安在科技上还会持续投入,用科技赋能金融,科技构筑生态,生态再反哺金融。”谢永林称。
医疗健康生态圈加速落地
在平安寿险改革中,医疗健康生态圈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医疗服务已为平安寿险客户数量增长带来显著效果。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超20%的新增客户是来自医疗服务用户的转化,占比逐步提升。上半年,使用医疗服务客户的客均寿险保单数、客均寿险保费均为不使用医疗服务客户的1.4倍;使用线上问诊客户的加保率是不使用线上问诊客户的3.7倍。
拓展保险服务边界,打造“人无我有”、有温度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下一步平安布局医疗健康的核心。
谈及参与北大方正重整的初衷时,谢永林表示,平安是想通过医疗资源的协同,构建“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的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更有温度的保险金融服务。
8月16日,中国平安正式进场北大国际医院。谢永林对此表示,平安要用北大国际医院集一批专家力量,然后扩散到全国布局医院。未来在医院方面的计划,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托管等多种方式。目前,北大医疗集团旗下医疗机构床位数超过1万张,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社会办医医院集团100强”榜首。
中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在中国平安超2.23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2%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2个,客均资管规模达4.1万元,均高于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
从中国平安医疗生态服务能力来看,平安健康打造了四层医疗体系,包括:450余名全国顶尖专家组成的医疗大咖团队、覆盖3000种疾病诊断的2000名自有医生团队、70%来自三甲医院的3.8万名外部医生、能实现99%的导诊准备率的AI医生助手。平安智慧医疗已累计服务170个城市,赋能超4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95万名医生。
此外,中国平安拥有首个国际认可的AI医疗系统,6项医疗影像国际竞赛第一,为集合平安“保险+金融+医疗+科技+健康管理”之力进军“康养产业”补齐了最后一块木板。
“总之,在平安寿险改革中,医疗生态对寿险行业的赋能,可以提升我们传统保险业的温度、频率、黏性等。因此在线下布局医院是绝对必要的。”谢永林表示。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