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投资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保险公司持续稳定经营的重要保障,也是证券市场最稳定的投资者。针对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和风险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构建完善的保险资金投资和风险控制系统,核心在于保险公司。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技术模型,并将其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建立起适合本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除此之外,良好的外部环境、科学规范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金融市场是保险资金投资运行的主要场合,也是保险公司管理和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保险资金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保险资金投资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丰富的投资产品、规范的交易规则、灵活的交易方式以及有效的投资监管,以此来保证投资于金融市场的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根据现阶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投资渠道,在完善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机制的同时,应重点关注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体制机制建设。
具体来说:对于货币市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为金融市场上各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奠定基础。对于股票市场,要注重完善和规范有关入市、交易、退市、税收、佣金等方面的法律规章,鼓励更多有良好业绩表现、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市,形成动态的入市退市机制。
在规范的监管下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保证股票市场的公开、公正、透明,使保险资金在股票市场上成为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实现保险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共臝。
对于债券市场,要积极推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发展,同时完善国债运作结构,推动国债市场化进程,建立多样化、多层次、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产品,为寿险等长期资金创造投资出路。
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要有条件、分阶段逐步放开衍生品市场,开发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状况的衍生金融工具,为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提供更多样的投资渠道和更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
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需要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和规范的风险预警机制。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主要以行政机制为主,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完善行政监管的同时加大对市场机制的应用,通过利用不同层次金融市场、不同投资产品之间的替代、互补、对冲和组合机制,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另外,改革对金融市场的行政监管手段,加大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等各大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合作,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建立金融市场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系统风险的识别、检测和应对。
1.继续加强保险资金投资监管力度
我国对保险行业的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框架,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监管的范围和力度都有待提高。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逐步放开,更多的风险点涌现出来,需要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来控制和防范风险。
另外,我国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相对于国外来讲仍然还很狭窄,投资品种选择性较少,需要继续探索适合我国经济实际的投资渠道,例如不动产投资、抵押贷款、金融衍生工具等。
监管部门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展试点,开放新型的投资渠道,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逐步放开。与此同时,要注重配套管理制度的完善,将其纳入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监管体系之中,加大对违反规定企业的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在拓展保险资金监管范围和提高监管力度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以下两点。首先,建立针对保险资金投资的专业监管部门,引进和利用高技术人才,提高对保险资金投资方面的监管能力。
其次,转变过于行政化的监管方式,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出发,抓住监管的重点即规范保险公司市场行为、保证偿付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监管方式的灵活性。
2.加强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发展,保险行业协会在保险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和风险防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险行业协会是保险企业或保险中介机构按自愿原则组成的社会团体,其职责是充当保险行业市场主体的联络者,提供行业共享信息和技术咨询。
同时也是保险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对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效益和保险行业风险防范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规范保险行业正常运转和保险资金有序运行方面能够弥补政府监管部门的不足。但是我国目前的保险行业协会自律作用不明显,存在以政府供给为主的制度缺陷,没有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国监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的辅助监管作用,加强各保险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保险行业的正常秩序。
具体措施包括,首先要重新定义行业协会同政府监管部门关系,保持保险行业协会的相对独立性,使其能够代表保险行业的共同利益,维护保险资金投资运行的正常秩序。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制定完善规范的从业制度准则,配备专业化的从业人员等等,为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硬件保障。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发展,现代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和丰富,这些模型方法包括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投资组合管理方法、风险限额管理方法等等。每种理论都自成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同时又与其它模型相互印证。
保险公司应根据本国和本公司的客观实际,针对不同的投资风险采用多种风险管理模型,更多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提高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这些风险管理技术模型在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及风险控制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保险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产品和投资产品创新步伐加快,为技术模型提供了完善的应用平台、丰富的分析数据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其次,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保险公司强偿付能力的监管,对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更为具体和规范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方法的进步。
1.资产负债管理在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中的运用
资产负债管理有两种模式:资产导向型模式和负债导向型模式。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无论采取资产导向型模式还是负债导向型模式都不能很好的适应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我国可以采取资产导向型和负债导向型相结合的模式。
一方面加强投资组合管理,增加投资方式的选择和控制,尽可能与公司的负债结构相匹配。另一方面在开发保险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还应当兼顾公司的投资选择,以减少资产负债不匹配的可能性。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和投资产品的丰富,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更多的采用负债导向型的管理模式。
2.VaR方法在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中的运用
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开放,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投资风险在种类、数量、性质等方面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先进、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控制这些风险.但是由于我国保险行业长期以来投资方式主要集中于存款和债券,在证券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欠缺。
VaR方法作为一种发展成熟的风险测量和管理手段,对改进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技术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推动我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对VaR的使用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风险的测量,而应该建立以整体风险价值为核心,对各个投资品种分别计算其风险价值,并将这些风险限额按权责的大小分摊到各个职能部门中,建立统一的风险量化和管理体系。
保险资金投资是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业务活动,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金融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资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公司成为证券市场上投资份额大且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对维护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作用巨大。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