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过去几年间,在消费、科技、文化等方面,青年人迅速崛起,并成为一股新的力量,引领着社会各领域的变化。在保险领域,保险消费也呈现出群众接受度不断提高、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年轻人对待保险的态度与产品选择,影响着保险市场的设计和发展。
保险态度两极分化
当前全民保险意识已逐步增强,但当代青年对保险的认知仍呈现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点从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日前发布的《当代青年保险态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可见一斑。
《报告》结果显示,拥有购买保险经历的人群占比59%,而从未购买过保险的人群则占比41%,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其中,在从未购买过保险的人群中,有26%的人有购买保险的计划,在拥有购买保险经历的人群中,有46%的人群表示还会有再次购买保险的计划。
通过《报告》可以看到,有人喜欢通过购买保险给自己一个安心有保障的未来,有人则对未来充满乐观,他们认为有社保就够了。
重疾险是第一选择
社保作为一项全民福利制度,可以带病投保、保证续保、长期有效等。社保的广泛普及,为很多人分担了大宗医疗费用的压力。
商业保险作为社保的补充,能够提高赔付比例,增加保障程度。万一发生变故,可以让生活质量尽量维持在原有水平。商业保险更注重于偶然性,比如说意外保险。社会保险更注重于基础保障,比如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障。一般来说,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
医疗保险方面,商业医疗保险除了可以进行二次报销以外,还会提供额外的保障。比如说大病医疗保险,是在国家基础医疗保险之上的额外报销,大病医疗保险都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的。因此,对年轻人来说,医疗险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调查发现,不管之前有没有购买过保险,有购险机会的年轻人,主要是出于以下三大动机:应对疾病、应对意外、让财富稳妥增值。
既然商业保险如此重要,那么该选择什么样的保险呢?《报告》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表示已购买或计划购买重疾险,其次是医疗险、年金险(含教育金)。
养老规划渐受重视
在《报告》中提到的调查样本中,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的占90%以上,其中,25岁至35岁的人群占比高达58%,且超半数人未婚。如此看来,年轻人俨然是购买保险的主力军。从城市分布来看,超六成被调查者工作生活均在一二线城市。
购买保险,保障功能是基础。对年轻人而言,首当其冲要考虑保障功能,然后才是投资理财。所以,重疾、意外和医疗等风险要放在眼前、率先考虑,因为一旦罹患重大疾病,不能工作、没有收入,治病还要花一大笔钱,影响甚为严重。而养老、传承、理财则是未来的远期风险,可以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此外,在购买商业保险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年轻人的养老和理财。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商业养老保险消费正呈现群众接受度不断提高、年轻化、由沿海发达一线城市向内陆二线城市拓展、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女性参保率加速提升五大趋势。相关数据显示,“80后”群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约为13.73%,略高于“70后”群体的12.59%。“90后”群体整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仍然较低,约为7.03%,但参保比例也呈快速上升趋势。
同时,在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消费人群地域分布方面,越发达地区保险意识越强。无论从保单数量还是保费总额上来看,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都是投保主力军。根据慧择业务统计数据,2021年年金保单中约36.24%来自一线城市,31.6%来自二线城市,两者占比67%以上,三四线城市保单数量仅占总量的13%左右。
而在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某保险平台发布的《90后保障报告》也显示,接近三成的“90后”已经为自己购买养老险,开始为30年后的养老计划打基础,养老规划的年龄开始呈现出年轻化态势。
另外,年轻人在考虑为谁买保险的问题时,排名优先度依次为:自己、父母、孩子、配偶。已经为自己配置保险的用户,在未来一年依然会优先考虑为自己购买更多保险。 (金融)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