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学家圈
双碳目标背景下的ESG可持续发展与理论标准体系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就“双碳”目标而言,如果“30”是碳达峰,“60”是碳中和,那么在达峰之前,也就是从现在至2030年,我国碳排放的总量可能仍在增长,总交易量将在2030年控制在达峰,到2060年“中和”的时候,每年碳的总量在下降,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定义总量目标。
当有了宏观的定位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微观量化当中推演每个变量的标准和量化的衍生,让碳减排成为一个可测量、可识别、可定义、可交易的市场。在宏观目标的前提下,还需要有相应的微观主体角色的定位和标准的共识机制,包括微观激励、微观活力、微观平衡等多重微观要素构成的微观机制。
如果这一市场当中的任何一次减排都能看成是对社会的贡献,都可以得到有效合理的补偿,这个时候“3060”的宏观目标便变成了微观主体、微观机制,“碳中和”就成了激励,它动态地激励每个企业、每个金融机构再推出微观的激励措施。
经济学家圈7月邀请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为大家讲解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投资机会。
保险理赔车险理赔综合问答问题热点理赔服务律师服务投诉热线重大疾病保险
预约理赔顾问详细沟通
为了您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今天已有269人提交预约